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膨胀和城市扩张导致了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由此催化的社会关系变革,使人们的行为心理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曾经亲密的邻里关系、传统的街巷空间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现代商业空间和缺乏活力生机的社区环境。一方面,密集涌现的商场、购物中心,削弱了消费者的传统购物体验,增加了商品的附加成本;另一方面,“大尺度”的城市公共空间由于缺乏对使用者的关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因与居民生活交往缺乏联系而遭受冷落。在城市“大建设”背景下,这些丧失地域文化特征的公共空间往往沦为“政绩工程”,加速了城市记忆的丧失、城市文脉的断裂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淡漠。中国传统集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曾经的集市伴随着城市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起到过重要作用。与欧洲城市注重集市空间的继承发扬不同,我国传统集市空间的“再发展”才刚刚起步,随着有关城市发展步伐过快问题的理性思考,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对于集市及街道商贩的“野蛮”清理并不是“现代化”和“秩序化”的诠释,集市空间的更新发展对于社区活力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立足于使用者的需求,通过对中外典型集市案例的调查研究,探讨在现代社会土壤下,城市集市空间如何作为一个社会交往场所,在促进社区更新、复苏人际交往、保存传统记忆、弘扬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作用。文章首先描述了集市空间的历史沿革、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出现的问题,即选题来源、研究背景,引出研究对象,并依次对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做了概括性介绍。在查阅国内外关于集市空间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尝试归纳总结“城市集市”的相关概念,分析城市集市的更新发展方向和由此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应。论文主体部分:通过比较分析、资料收集,归纳阐述了城市集市的构成要素,概括总结了城市集市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6个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要素分析、行为观察、问卷调查,详尽描述了英国教堂街市场和卡姆登锁市场的空间环境特征,分析了解集市空间中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满意度调查,最终利用合肥市北油坊巷集市改造项目实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涵盖渗透性、可达性、多样性、机动性、独特性、安全性、生动性、可持续性8个方面的城市集市空间具体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