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噻唑盐类衍生物作为季铵盐的一种,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疟疾和杀虫等广谱生物活性而受到一定的关注,在农业、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3,4-噁(噻)二唑类化合物由于结构独特,作为五元杂环的典型代表,在抗细菌、抗真菌、抗炎、抗结核、杀虫及除草等方面表现出非常优异的广谱生物活性,是近年来创制新农药的热点。本论文旨在开发新型杀菌剂,将噻唑环通过长链烷烃引入到1,3,4-噁(噻)二唑结构上,合成一系列含1,3,4-噁(噻)二唑基的噻唑盐类化合物。合成路线以取代苯甲酸为初始原料,经过酯化,肼解,合环,得到5-取代-1,3,4-噁二唑-2-硫醇,然后制备的硫醇与长链二溴化合物经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长链溴代硫醚,再与噻唑环在加热回流的条件下,得到目标化合物噻唑盐。根据不同链长,共合成48个目标化合物,其中碳链长度n=6的化合物2个,n=8时2个,n=10时22个,n=12时22个。所有目标化合物结构均已通过1H NMR、13C NMR和MS的确认。采用浊度法,测定了所有目标化合物对3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对3种植物细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高浓度(如200或者100μg/mL时)下其抑制率能达到100%。进一步测试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制活性非常好,其EC50在0.1010.56μg/m L范围内,远低于对照药剂叶枯唑EC50值(92.61μg/mL);对柑橘溃疡病菌活性也较好,EC50在2.3417.58μg/mL范围内,也远超过了对照药剂噻菌酮的抑制活性(77.04μg/m L);而对烟草青枯病菌相对稍差,EC50在3.2785.27μg/m L范围内,但相对于噻菌酮(216.70μg/mL)而言,也表现出非常好的活性。从所有化合物对3种细菌的整体抑制活性来说,化合物A12,A16,A30,A32,A36,A40,A46,A47和A48对3种植物细菌性病害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在0.1014.59μg/m L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