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对尊严的社会表征研究——以黑龙江垦区X管局为例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6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黑龙江垦区x管局为例,运用社会表征理论视角,围绕老年人尊严表征的基本内容、尊严表征的影响因素、老年人尊严表征获得过程三大主要问题,采用质化导向的半结构式访谈、参与观察方法对老年人尊严的社会表征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不同于西方和以往学术意义上对尊严的理解,老年人对尊严的表征极具本土化特色。老人们受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年龄特征、时代精神烙印和地域精神内化等因素影响,对尊严的社会表征呈现不同的维度。根据笔者研究所得,老年人对尊严表征的基耦主要围绕在以下四个维度上:一是老人将能满足物质基本保障视为尊严的社会表征,认为“吃饱穿暖”既为尊严;二是多数老人将子女成就与发展作为自我价值的一部分,以此获得自尊感受,认为“儿女发展得好”就是我的自尊。至此,老人将子女的发展状况视为对尊严的社会表征;三是老年人自我行为期待的实现,由于年龄特征影响,老人会对自我行为有所要求和期待,“我这么大岁数了,应该说句公道话”、“到我这岁数就应该给大家多做点贡献”等这些日常生活中老人对自我行为期待、要求得以实现和达成就是老人心目中尊严的获得,也是他们对尊严的表征;四是国家、社会给予的尊重与承认,这是老人对尊严的表征中他尊内容的重要来源,从他人和社会对待老人的态度到国家对历史的肯定都形成了老年人的尊严表征。  本研究还探究了老年人对尊严表征的形成过程,这一动态的获得路径主要体现在老年人首先将尊严锚定在“好的”、“理想的”价值序列中,并具体化为“得到他人尊重”、“获得赞许”等具体感受上,最终又在不断的交流和实践中依据自身实际得出尊严表征的基耦。并且,在锚定、具体化、得出基耦这一系列步骤中,凸显了包括群体认同、参照群体、交流媒介等因素对老年人尊严表征获得的重要影响。然而,最终所得出的这些尊严表征的基耦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又进入到新一轮的调整与更新过程之中,这也是表征形成、发展的动态过程。
其他文献
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多数学者囿于城市或乡村的一端来展开研究,研究视角难免存在局限。理论上的城乡二元理论并不意味着城乡是两个隔离的世界,它们实际上是有着时空延异的整体
自闭症是当今社会儿童发展性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已经成为难以攻克的世界性难题。国内对自闭症的研究比较薄弱,社会政策、法律、医疗,以及专业训练等方面都相对落后,匮乏的
学位
我国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家庭保障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的跨越,但由于历史上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
学位
以宁夏枸杞品种“宁杞1号”为试材,选取宁夏中宁、银川园林场地区的枸杞,在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硫酸亚铁、硫酸锌进行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分析喷施对枸杞中有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如今,中国大众生活方式、生活样式日趋复杂多样,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群体都有与其他群体区分度很
吴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在我国近代社会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我国第一代社会学者之一,吴景超曾留美深造,师从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等人,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