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6-1879年华北发生特大旱灾,灾害全面覆盖了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等北方5省,且又波及到苏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被后人称之为“丁戊奇荒”。河南是受灾较重的省份之一,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与破坏,其农业生产、人口、社会秩序都受到严重影响。袁保恒于请假回籍时,目睹了河南灾荒情况后,便开始对河南丁戊奇荒进行关注,表现为让豫省当道诸公和清廷得知河南灾况,向豫省当政者建言献策,以及筹集钱款。假满回京以后,由于河南人口众多,赈务繁重,袁保恒被派往河南帮办赈务。袁保恒受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救荒措施。他竭力筹款,表现为:向清廷请求拨款,并且请求清廷允准截留与借用入库钱款;积极从河南本省筹款,向当地富户商借;求助于外省,除向各省绅富官商商借闲款外,还催解协饷;商借洋款;求助于捐纳,通过请求重开翎枝、推广豫省赈捐、缓设滇捐分局来设法劝捐。他还竭力筹集赈粮,除向清廷请求拨粮以及截留与借用外,还招商贩运米粮来豫,派人赴粮食丰收之地采买米粮。由于旱荒,各处河道淤浅,袁保恒请人挑浚河道,泄洪助运。为节省运费,还将所请米粮变通办理。为使饥贫不再被催征,在赴豫途中一律饬缓。他到开封后,与兼署巡抚李鹤年一起派人继续勘灾,命人清查户口重新造册,厘清赈源、厘定赈章。在原有粥厂的基础之上,又在往来要道上添设粥厂赈济灾民。此外还设栖留厂,截留并留养流民,函嘱临近省份督抚留养外逃的河南难民,并且还实行以工代赈。在救灾的同时,袁保恒还采取了其他措施,为灾后河南的恢复奠定一定的基础,此即筹还所借钱粮,奏定还钱章程;重视农业生产,劝人兴修水利、推广区田;整顿吏治,厘除弊端,惩办办赈不力官员,褒奖办赈得力之人,并且求贤若渴、选贤任能;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关注剿匪事宜。然而袁保恒所筹钱款大都事与愿违,筹借与采买米粮收效甚微,赈济与抚恤也未取得理想效果,筹还河南欠款的方法也未允行。袁保恒办赈具有求助对象大多与行伍有关和兼交湘淮的特点,以及筹办艰难、办赈思想迷信的局限性。作为官绅办赈的一个缩影,在当时朝廷和地方当局都异常拮据的情况之下,袁保恒办赈取得的成果不大,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认袁保恒为河南灾荒所做的努力,其办赈不仅对河南产生重大影响,亦对项城袁氏家族产生重要影响。袁保恒死后,他的办赈成果依然还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