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国债发行量剧增。以2006年为例,我国国债实际发行8883.3亿元。其中凭证式国债1950亿元,记账式国债6533.3亿元,储蓄国债400亿元。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经济成为国债经济。我国国债市场的投资者已经演变成为由商业银行、契约性金融机构、个人投资人以及外国投资人等共同组成的投资主体。并且这个投资主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其交易越来越活跃。因此,国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强,这引起了政府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关于国债市场的研究也成为了经济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市场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国债市场虽已初具规模,然而我国国债市场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中国理论界对国债问题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但是真正从市场上投资者的角度对国债市场尤其是其所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的却不多见。正基于此,本论文在具体分析我国国债市场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使投资者对我国的国债这种特殊债券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其对所做投资的各种风险有重新的认定和量化。此外,针对国债市场中主要的风险,论文借鉴金融学和投资学中介绍的主要投资方法,对投资者的投资提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和建议。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国债市场风险的一般概述为了准确把握国债市场风险的内涵,论文首先对一系列的基础概念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风险及其特征,证券投资,国债及国债市场,投资风险等。因为国债市场风险是证券投资风险的一种,与一般证券投资所面临风险有共同之处。在西方证券投资领域,马克·威茨的“资产选择理论”是被投资者广泛运用的基本理论之一。因为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论文按照此理论,把国债市场的风险分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第二章,我国国债市场的非系统风险国债市场的非系统风险主要为国债的信用风险。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节是对国债市场的信用风险的规范分析。说明不同国家国债的信用风险等级不同对投资者的影响。第二节是本章的重点:论文从三个角度论证我国国债市场的信用风险。首先是从我国国债发行历史上看国债规模和扩张速度,得出了的结论是:我国国债虽然发行时间不长,但是其规模扩张迅速。其次是用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和国债偿债率三个指标来度量我国国债的信用风险。从指标衡量的结论是: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两个指标较高,而国债负担率比较低。最后认真分析了我国政府的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问题。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国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以及金融机构破产可能导致的政府支出,社会保障欠账,其他隐性债务和国债资金投资效益的低下等。这些问题是政府的负担,都会使政府和财政的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负担加重,并可能进一步使财政状况恶化,从而使投资者投资国债市场时的信用风险加剧。第三章,我国国债市场的系统风险国债市场的系统风险包括多种风险,具体分为: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论文主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三种风险进行了度量。在考察利率风险时,论文首先对我国的利率市场体系进行了说明。然后具体归纳了我国从1990年以来十五次利率调整情况。并且分别以2004年10月29日和2006年8月19日两次利率调整前后的国债市场情况来论证利率变化对国债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上投资者产生的影响。对通货膨胀对国债收益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这个公式进行的。我国九十年代曾经发行了大量的保值国债,这主要是考虑到当时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的实情。而从1996年以后,政府及时取消了对国债的保值补贴,这也是针对我国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的实情而采用的措施。分析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分析国债二级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我国国债二级市场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国债二级市场相比,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国债流通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国债场外市场发展滞后;国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债券交易品种多样化发展不足;国债市场信息透明度较差,市场秩序尚未规范有序;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机构投资者偏少且规模不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投资者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大大加剧。第四章,防范和化解国债市场风险的策略论文在具体阐释各种防范和化解国债市场风险的策略前对商业银行、机构投资人、个人投资人等各种投资者进行了投资动机分析。由于各种投资者的投资动机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中,他们所采用的具体措施是不同的。由于国债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利率的变动而形成的,所以论文主要针对利率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主要是积极的投资策略、消极的投资策略和二者兼有的投资策略。积极的投资策略包括利率预测法,收益率曲线法,债券调剂法三种方法;消极的投资策略包括买进保存法,指数投资法,利率风险消除法。这些方法对于消除利率风险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因而,每种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论文最后提出了一种比较折中的投资策略,即有条件的利率风险消除法。它兼有积极和消极投资管理策略的特点。其核心思想是让投资者在可能付出有限的损失的条件下,获得比市场平均收益高的利润。二论文的主要贡献1、目前国内学术界大多将注意力集中于国债手段的利用限度、可持续发展,国债的经济效应以及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上,而较少的涉及在国债市场上投资所面临的风险。这是论文在选题上的创新。2、在研究的角度上,国内学者大多从政府的角度对国债的发行、交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而很少以国债市场上的一个投资者的身份来分析投资者在国债认购和交易中可能遭遇的风险。例如,国债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等。3、研究的思路是按照马克威茨的“资产选择理论”中将证券投资风险的分类,将国债市场投资风险分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然后对两种风险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针对投资者面临的利率风险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投资策略。4、传统的观点认为国债是一种“金边债券”。其资本极其安全,流动性高,并且有较高的担保价值,而忽略了国债本身作为一种债券所具有的风险性。论文正是通过对国债市场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分析,论证了投资者投资国债存在风险的客观性。另外,论文根据金融学和投资学中的知识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国债市场利率风险的一些策略。5、论文综合采用了各种分析方法。包括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对比分析,历史分析等分析方法。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论文对风险的分析更加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