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缅甸民主运动后,美国向缅甸提出民主与人权等要求,对缅甸实施制裁二十余年。主流观点认为美国制裁政策并未取得成功,这一观点甚至得到奥巴马政府的确认。随着2010年缅甸举行多党制大选,缅甸民主化进程取得重要进展,美国开始放松部分制裁。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深入研究美国制裁与缅甸民主化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文献梳理法,以《远东经济评论》《纽约时报》《人民日报》等报道分析为切入点,配合相关学术文章、报告、数据资料等,梳理1988—2010年间美缅外交间的联系与互动,厘清美国对缅制裁政策的大致走向及相关细节,并研究其他国家对美国制裁政策的参与和反应,判断他国对美国制裁政策产生的影响。同时,文章运用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结合美缅关系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探索美国对缅开启及调整制裁政策的动因,着重分析美国制裁对缅甸产生的影响,以此评价美国对缅制裁政策的效果。文章认为,美国经常变化对缅甸的制裁政策,既有较为宽松和零散的制裁阶段,也有经过强化的制裁收紧阶段,美国在缅利益是其出台及调整制裁政策的根本动因。一方面,冷战结束前夕美国主要关注前苏联及欧洲国家,无暇过多关注缅甸,另一方面,美国不愿放任缅甸形势自由发展,削弱美国日后在亚洲推行民主的“正当性”。加之,美国国会和政府对制裁缅甸并未达成共识,美国对缅制裁政策呈现阶段性特征:1988—1997年间,美国对缅甸的制裁较为松散;1997—2008年间,美国对缅甸制裁处于不断强化阶段。强化制裁的措施是多方面的,涵盖经济、政治和外交、军事等领域。美国的制裁对缅甸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体现在经济方面:援助禁令让缅甸得不到美国援助,也令其难以获得国际组织的援助;投资禁令让缅甸难获得美方的新投资,也让一些原有投资缅甸的美国跨国公司颇受波及;贸易禁令更是让缅甸服装制造受到较大的影响,大量人员因此失业。与此同时,政治和外交方面的制裁让缅甸在国际社会的交往中经常碰壁,美国联合西方国家限制与缅甸的交往,压缩了缅甸的国际活动空间,即便有邻国们的帮助,其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美国多年的制裁措施对缅甸的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加剧了缅甸的各类困境,并阻碍缅甸获取更多的外部支持。没有美国的首肯,缅甸难以在国际金融机构中获得相应的贷款或者援助,难以借助除邻国外的国际力量发展自身。缅甸军政府为摆脱困境,多次在民主、人权、毒品等方面释放善意,做出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些“善意”的改变正是民主化的一部分。因此,美国对缅甸的制裁政策并不如主流观点所言的失败,而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是缅甸民主化的推动因素之一。当然,美国以制裁输出民主的做法具有明显的工具化倾向,且从其实践观察并不具备普遍适用意义,需引起高度警惕。依据缅甸国内民主与人权变化趋势及美国在缅甸利益,可以预见,制裁将继续在美缅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