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龙江地区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汇处,板块构造上位于秦祁昆造山系、西藏三江造山系和扬子陆块区的交汇部位,同时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和地震频繁,河谷下切侵蚀强烈,地形高差比降大,集中强降雨等环境地质条件使得该区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的高发区之一。白龙江地区地质灾害尤其滑坡分布范围广、爆发频率高,成灾控制因素复杂多样,目前关于滑坡成灾机制的研究,很少涉及断裂构造在滑坡发育中所起的特殊作用,这种现状影响了滑坡成灾机制的深层次研究,进而制约了滑坡灾害综合评价的发展,对进一步开展重大滑坡灾害的防治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白龙江地区断裂构造与滑坡分布和发育关系对认识滑坡形成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对已有研究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结合野外断裂构造及滑坡特征调查,总结了研究区区域构造背景、构造应力场、断裂构造特征和滑坡特征;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该区的断层和滑坡关系进行了线状缓冲区分析;选择典型的邓桥滑坡和化马滑坡群,开展了断裂构造与滑坡发生关系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认识:(1)白龙江地区断裂带主要沿北西向、北西西向展布,其次为北东向;以武都为界,断层走向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以北西向为主,南段以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为主;断裂活动分为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五期,其中海西期和印支期是区内主要断裂发育时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基本继承了前期构造活动方向,总体构造应力场为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北西-南东向拉张。(2)研究区滑坡以大中型滑坡为主,稳定性都较差;滑坡的类型有岩质滑坡、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和黄土-红层滑坡,堆积层滑坡数量最多最发育;区内95%的滑坡顺着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的延伸方向分布,分为以下三个集中分布带:一是白龙江断裂带集中分布带(66.9%):主要分布于武都(43%)、舟曲,尤其在舟曲-武都段及北峪河流域;二是白水江流域集中分布带(石坊-临江断裂带上)(22%):主要分布于文县的石鸡坝-碧口一带河谷及近山区地带;三是竹院断裂带分布带(6%):主要分布在宕昌化马一带。(3)断层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断裂构造与滑坡的相关性较高,研究区断裂构造控制着滑坡空间分布,距断裂构造2.5公里范围内滑坡点数占研究区内滑坡总数的70.6%,具体表现在断裂构造带控制着滑坡发育带的延伸方向及分布密度,滑坡群或集中分布带大多与断裂构造的延展方向、分布位置相吻合。(4)白龙江上游邓桥滑坡和化马-中牌滑坡群的发生与断裂活动关系密切,断层一般控制着滑坡的周界,少数断层穿过滑坡体;滑坡(群)位于逆冲断层的上盘,岩石中平行和垂直断层走向的节理发育,有利于岩石破碎和软弱结构面的形成,逆冲上盘的正断层活动增强了滑坡形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