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政策作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一直以来被各国政府广泛运用。它通过国家的宏观指引调节市场中的资本流向,从而达到对产业结构进行调节的目的。我国自1953年起开始进行五年计划,至今为止已完成十二个五年计划,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正在进行之中,预期2020年完成。产业政策一直以来是五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五年计划也为中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与依据。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宏观干预经济发展的手段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产业政策是否起到了效果也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话题。支持产业政策的学者们多是从效率、规模经济角度以及偏好角度来解释产业政策。反对者们集中于产业政策的实际效果与路径。从理论上而言,可以详细说明产业政策的优点与弊端,理论上难以取舍,故应该从实际中进行检验。具体分析产业政策时应当结合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策的落实情况,综合考虑多种主客观因素。本文以企业创新行为作为视角与切入点,具体研究产业政策指引之下微观企业创新行为以及创新产出,探究这一影响的路径机制以及效果。本文研究的内容是产业政策、政府支持以及企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产业政策会影响到企业的创新行为,具体表现为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有更多的研发投入以及更多的创新产出;产业政策会影响政府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在产业政策指引之下,地方政府会给予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以更多的政府补助以及帮助其获取更高水平的银行信贷,进一步发现在省委书记任期分组样本中,省委书记任期越长,政府支持对于企业的政府补助以及银行信贷水平的影响越强;产业政策通过政府行为影响企业创新行为,具体表现为受产业政策支持企业存在明显的高创新投入、高数量创新产出以及低质量创新产出,而高质量的创新产出则较少。本文有两方面创新点。一是本文的研究为宏观政策引起微观主体行为提供新的视角。本文的研究从企业创新的动因出发,落脚于企业创新行为,且具体研究了企业创新的投入与创新的产出,并且关注创新产出的质量,较为全面和完整,有助于补充现有文献的不足,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二是本文除了基础的回归检验之外,为了解决公司自身特征的内生性问题将产业政策变更作为冲击来进行内生性检验,可以更好的判断产业政策对企业行为具体影响的机制和变化,具有一定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