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应当在区域经济系统内的不同类型和能级的城市上展开,应超越传统行政区划而以经济区划重新整合要素资源,以取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规模经济效应。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应当通过城市群的带动、城市圈的构筑、城市带的形成来促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内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我国三大经济圈内城市群能级分布结构和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价和研究,旨在为三大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研究结论。本论文第一章首先对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现状、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二章对城市功能、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等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介绍了增长极理论、梯度转移理论、核心-边缘模式理论。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在第三章中构建了城市功能系统(包括城市实力系统、城市能力系统、城市活力系统、城市潜力系统、城市魅力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包括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为城市能级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区域经济整合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章构建了体现经济圏城市综合功能的城市能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搜集、整理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经济圈内各城市的有关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0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三大经济圈内的各城市进行城市能级和综合功能的评价与排序,得出了具有意义的评价和研究结果。第五章又分别对三大经济圈内的各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与教育、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生活质量等四个方面进行聚类分析和城市综合能级聚类分析,结合城市能级的主成分分析的评价结果,得出了三大经济圈内城市群的能级分布结构以及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与教育、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生活质量等四个方面的层级分布结构。第六章针对第四章和第五章中的实证研究结果,结合有关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三大经济圈在城市群、城市圈和城市带三个层级来推动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基本思路、策略和应当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