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H系苹果砧木是国光(Malus domestica var.Rall)和河南海棠(Malus Honanensis Rehder)杂交后代,在抗逆性(抗旱、抗抽条)、矮性、丰产性、果实品质、风味、着色等诸多性状方面有优良表现,为适应中国自然条件的苹果矮化砧木。以往报道中,对SH系砧木主要侧重于从形态、解剖和生理上研究其矮化效果和生产性能,而在DNA分子水平上有关SH系不同类型间特性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是一种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具有较高的多态性、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个体差异,近年来AFLP技术越来越多的用于果树资源的研究。本试验选取7种苹果SH系砧木及其父、母本,利用AFLP分子标记建立了其DNA指纹图谱,并进行了聚类分析,为苹果优良砧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利用和保存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适于AFLP分析的SH系砧木叶片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为改良CTAB法,在2%CTAB提取液中加入1%β-巯基乙醇、2%PVP40及2%Na2S2O5,3M醋酸钠和冰冻无水乙醇同时沉淀DNA,氯仿/异戊醇(24∶1,v/v)抽提,可得到适于AFLP反应的纯度较高,质量较好的DNA。2.建立了适合苹果叶片分析的AFLP银染技术体系:在20μL酶切体系中,包括纯化后的基因组DNA 450ng,EcoRI 3.0U,MseI3.0U,NEB Buffer2 2.0μL,BSA(10mg/mL)0.2μL,37℃酶切5h;加入接头后,37℃连接10h(或过夜);连接产物稀释10倍进行预扩增;预扩产物稀释10倍进行选择性扩增;加入10μL Loading Buffer变性后,选扩产物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电泳和银染程序。3.从130对引物组合中选出20对谱带较清晰、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对9份供试样品进行扩增分析,共扩增出548条电泳谱带,其中26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47%,根据材料间的特征带和差异带,从而获得国光和河南海棠及其杂交后代SH系基因组DNA指纹图谱。4.依据简单匹配系数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获得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砧木间相似系数介于0.47~0.76,在相似系数0.58的水平上将7种砧木分为2个类群,4个小组,杂交种SH系砧木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5.在相似系数0.55的水平上,SH系砧木与父本河南海棠,母本国光分为3个大的类群。SH系砧木自成一个聚类群,聚类图上SH系砧木位置靠近父本,田间观察SH系多数叶片有较深的缺刻,叶片易出现黄化等现象与河南海棠叶片易黄化、有深缺刻等形态特征很相像,这与分子标记的结果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