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上海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一直关注着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并付之于行动,致力于策划、投资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了解到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最前沿的信息,于是就有了写农民工的初衷。笔者原本只想谈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危机及解决途径,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有关论述已经够多了,但是笔者选取的是再城市化的角度,加上了“再城市化”的概念后,使论文的高度上升到政府宏观前瞻角度,挑战性明显增强。本论文题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本文主要是想把“再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农民工子女教育这个热门话题有机联系起来,因为,再城市化不只是物的城市化、形的城市化,更是人的城市化、精神层面的城市化。已经今天的农民工由于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密不可分,农民工及其子女留在上海的可能性逐渐增加,今天是作为不确定的居民,明天,尤其是其子女,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确定的永久的城市市民。把农民工子女教育和上海未来人口问题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对未来城市人口质量的担忧。因此,不能忽视对其尤其是其子女的教育,今天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就是明天的上海居民素质的预先对策!“再”的核心之一是人的素质,就是今天占一定比例的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然而,事实上,今天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确实是马虎的、完全是对付性质的,政府为了维持现状,没有一套前瞻性的政策与措施!笔者为此作了大量的实证性调查。 如上所述,论文第一章内容主要阐明了笔者的写作动机与选题背景,重点论述了“再城市化”与“人”及教育的关系,通过在图书馆、书城和互联网的文献研究、实践中的“参与性观察”、一些个案剖析、以及与校长、官员的讨论,把握了这样一些概念:“农民工”、“城市化”、“再城市化”、“教育关怀”、“产业工人”、“流动人口”等。也是我的问卷和访谈提纲中问题的来源。 本论文第二章到第六章将是我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第二章中,主要是实证性调查,对农民工及其子女、教师、校长、教育专家级领导进行问卷调查、小型会议座谈、个别访谈,尤其是笔者与农民工进行了直接接触,也经常用到谈心、聊天的形式。用个别访谈的方式对若干市、区级领导及专家进行政策咨询,了解到农民工子弟学校现实存在的令人担忧的问题。整个的调查、访问,主要为了发现问题,其实这种调查在其他章节中均有体现,本章只是作一个总的阐述。 在论文第三章中,主要想分析农民工子女“上不好学或没法上学”的问题原因何在。笔者想从宏观上先探讨现行的义务教育体制与户籍管理制度的障碍,以及财政对流动人口义务教育投入的限制、政府在义务教育中承担的责任,再在调查与访问的基础上,在微观上对农民工子女“上不好学或没法上学”的直接困难进行原因分析。在论文第四章中,本文想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农民工孩子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