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浸矿相比传统的冶金工艺具有能耗低、工艺流程短和环境友好等特点。但其效率低下、周期较长成了其发展推广的瓶颈。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高效菌种的研究和浸矿条件的研究,希望能找到浸矿的高效率菌种和最佳的浸矿条件。本研究中以紫外线、盐酸羟胺作为主强化因子、氯化锂作为辅助强化因子对At.f菌(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强化处理,利用处理后的At.f菌浸出铜矿尾矿砂中的重金属,并将其浸出效率与未强化处理的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浸出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其是否有所提高。同时,对处理后的氧化亚铁硫杆菌的16S rDNA进行序列测定,并与从NCBI库查询的At.f菌的16S rDNA序列进行比对,研究其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形成了新物种。本研究中所用铜尾矿砂的平均粒径为85.34μm(约175目),所含主要元素为Si、Fe、Al、Ca和S,还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如Cd、Cu、Pb、Zn、Ti、Ni和类重金属元素如As,其中Fe和S的含量都很高,这为氧化亚铁硫杆菌浸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利用经过紫外线强化处理的At.f菌浸出铜尾矿中重金属的实验研究中,强化处理条件分别为1%LiCl、1%LiCl+0.5minUV、1%LiCl+1.0minUV、1%LiCl+1.5minUV、1%LiCl+2.0minUV。设置5%和10%两个浓度的浸矿体系,各组的初始pH值都调为2.0,接种量设置为10%,体系温度设置为30℃。浸矿实验终止时,某些实验组的某些重金属的浸出率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在利用经过盐酸羟胺强化处理的At.f菌浸出尾矿中重金属的实验中,强化处理条件分别为1%LiCl、1%LiCl+0.25gHA、1%LiCl+0.50gHA、1%LiCl+0.75gHA、1%LiCl+1.00gHA。同样设置5%和10%两个浓度的浸矿体系,各组的初始pH值都调为2.0,接种量设置为10%,体系温度设置为30℃。浸矿实验终止时,某些实验组的某些重金属的浸出率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通过对经过紫外照射和盐酸羟胺处理后的At.f菌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组细菌16S rDNA序列基因并没有发生突变而形成新物种,说明紫外照射和盐酸羟胺处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At.f菌对铜尾矿的浸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