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政治诗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t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在中国士人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就形成了一种“政教文学”传统,从而赋予政治诗特殊的地位。对古代的政治诗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全面把握20世纪以来学术界政治诗研究成绩与不足的前提下,在了解唐以前政治诗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对唐代的政治诗进行系统的研究。意在从主题发展的角度,探讨“政治”题材的特殊性,及其对整个诗歌史产生的影响。 全文旨在通过对从上古到唐代政治诗的系统整理,把握唐代政治诗与前代的传承关系,明确这类诗歌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历史渊源,从而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对它们的特质做出分析。 全文共约9万3千字,分为五章,其中前两章是整篇论文的总起:第一章对20世纪以来学术界有关政治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以往研究的成绩与不足,以确定本文的研究起点。第二章根据对历代政治诗和古今“政治”概念的分析,对政治诗作出了界定,讨论了中国古代政治诗的涵义及分类,认为所谓政治诗,即是以涉及到国家制度、政策,国事的治理,社会的治乱兴衰,以及君民、君臣、吏治、外交关系的政治事件为题材和背景,以抒发主体政治情怀为主旨,且与时代政治变幻密切相关的一类诗歌。 第三章主要讨论的是唐前政治诗主题与艺术的发展历程,讨论对象是从先秦一直到隋代的政治诗,着重分析两个内容,一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诗主题是如何逐渐丰富充实的;一是每一历史阶段的政治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对前代政治诗有哪些继承与超越,这是研究唐代政治诗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和参照。 第四、五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对唐代的政治诗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进行探讨,在与前代对比的基础上,把握唐代政治诗的概貌。第四章探讨政治诗主题在唐代的发展变化及阶段性特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唐代政治诗创作的背景;第二部分讨论了唐代政治诗主题的发展演进及主要特征,分析了唐代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的主题及其典型特征,把握发展的大致脉络。第五章是对唐代政治诗艺术特征的个案分析,就政治诗中较具有典型意义的三个方面——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段、内涵深远的常用意象和通俗实用的语言形式展开讨论,探讨唐代政治诗在艺术上的发展与新变。唐代政治诗不仅继承了前代政治诗所有的艺术成就,而且又有新的表现和手法。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下,商品流通跨越了国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但是文化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因此,翻译活动成为经济
美国黑人人口大规模向郊区迁移,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趋势,并逐渐成为一个规律性现象。这引起美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本文研究从黑人郊区化的历史进程
意象本属于抒情文学范畴,它是诗歌创作的灵魂。“意”与“象”的完美结合,可以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意象手法在小说、散文中的运用,一方面能增加它们的诗化色彩,另一方面能串
传统观念强调语法知识为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然而学生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却不能随着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增长而提高。Hymes (1964)认为语言知识应同语言的
在庆阳黄土高原,模拟降雨强度66 mm/h,地表粗糙度11mm的传统耕作条件下,降雨开始40 min内,覆盖处理的稳定入渗率为60mm/h,平均降雨入渗量大于93%;不覆盖时,耕作前期能增加土
近年来,随着知识界对“身体”这一研究领域关注的不断深入,“身体规训”也成为了一个极具时代意义的研究焦点。人们大多将注视点集中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身体规训方面
现行的控制图主要应用于过程是否处于稳态的监控,它不能确保过程质量目标的实现。现代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对高质量目标的追求,使得传统的控制图技术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现代制
沥青路面近年来在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中比例不断上升,但沥青本身是一种吸热材料,夏季高温时,沥青路面表面温度可达60℃以上。一方面高温车辙病害影响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另一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是国际通用的评价水资源和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基础,也是制定水法和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的依据。ET0值的计算研究目前已进入标准化和普适性阶段,由于我国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作为人类重要交际工具的语言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形式上的规律性、稳定性和意义上的可变性。而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