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蛋白C是较早被发现并被深入研究的一种抗凝蛋白酶。然而,蛋白C (PC)缺陷与缺血性脑梗塞(IS)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编码蛋白C的PROC基因中是否存在部分突变体与IS的易感性相关。研究方法将PROC基因所有外显子以及5’和3’非翻译编码区域进行测序,得到基本的PROC突变体数据信息,再将筛选出来的可能有意义的突变体进行大规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发现组(788例IS患者和1200例健康对照者)和验证组(262例IS患者和288例健康对照者)。接着我们将所有的病例按照IS病因学分层,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最终,我们还进行功能实验以评估相关突变体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在本研究中发现PROC存在一个特殊的突变体(c.574-576del),与IS存在明显的相关性(OR=2.56;95%CI:1.45-4.52,p=0.001)。通过IS的病因学进行分层并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此相关性在腔隙性和心源性两个亚型中依然存在(p<0.001和p=0.008),但是在动脉硬化亚型和不明原因亚型中不存在(p=0.070和p=0.998)。功能分析证实有c.574-576del突变体的携带者,其蛋白C抗凝活性较非携带者明显降低(p<0.001)。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汉族人群中新的PROC突变体c.574576del,它可能是导致蛋白C抗凝活性明显降低以及IS患病风险增加的重要遗传学因素。研究背景及目的缺血性脑梗塞(IS)是中国人群中最主要的成年人致残因素和第二大致死因素,而且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血栓调节蛋白(TM)是蛋白C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导致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衡,从而可能导致血栓的发生。目前TM与动脉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已经发现编码TM的基因THBD启动子区域存在突变c.-151G>T,和中国汉族人群的静脉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探讨在中国汉族人群中,c.-151G>T突变是否与IS的易感性存在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发现组(667例IS患者和872例健康对照者)和验证组(277例IS患者和381例健康对照者)。将所有的病例按照IS病因学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组和腔隙性脑梗塞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c.-151G>T位点的多态性,通过Sanger末端终止法直接测序验证后,统计分析c.-151G>T突变与IS的相关性。研究结果c.-151G>T突变与IS存在一定相关性。虽然在所有样本中,杂合G/T基因型携带者罹患IS的风险要比野生基因型高出2.05倍(OR=2.05),但是缺乏统计学意义(p=0.105)。通过IS的病因学进行分层并逻辑回归分析发现,c.-151G>T与动脉硬化性IS存在明显相关性,(OR=2.43;95%CI:1.03-4.58;p=0.043),但是和腔隙性IS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220)。结论在中国华中地区汉族人群中,THBD基因c.-151G>T突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IS密切相关,它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IS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