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伴随着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校本课程成为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并列的一种课程类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开始进入教育改革者的视野,并逐步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丰富课堂资源、弘扬本土文化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基于校本课程符合本土特色和学校校情的特点,笔者将江阴本土文化名人——徐霞客作为研究对象。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旅行家、探险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他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徐霞客游记》是熔旅游、科学考察和文学创作于一炉的奇书,《晴山堂石刻》具有较高的书法和文学价值。这些都是较好的校本课程的资源,这也促使了笔者对“品读江阴文化名人——徐霞客”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通过对课程实施的构想和设计,试图建立一种既适合校情又满足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模式。 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提出以及校本课程在国内外开发和实施的现状;第二部分对徐霞客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证明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此基础上阐明其性质、基本理念及目标;第三部分介绍课程内容选择及教材编写思路;第四部分阐述徐霞客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实施的原则和本课程评价的原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