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创伤后皮肤愈合往往呈现两种不同结果,即完全愈合(再生)和不完全愈合(瘢痕愈合)。为实现伤口的再生修复,有关瘢痕愈合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然而,再生修复和瘢痕愈合的机制和差异仍然不清楚,不同愈合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和PKC-γ, PKC-λ表达差异的研究也还很少。本研究首先建立兔耳再生和瘢痕愈合的一体化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技术,检测损伤区再生和瘢痕愈合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和PKC-γ, PKC-λ表达的差异,以了解Ⅰ、Ⅲ型胶原蛋白和PKC-γ, PKC-λ在皮肤再生愈合和瘢痕愈合中的变化规律。实验材料和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购于兰州生物制剂研究所,普通动物,具有合格证),雌雄不拘,体重2.0-2.5kg。单只单笼适应性饲养1w后,于术前3d用5%硫化钠兔耳腹侧脱毛。3%戊巴比妥钠(1.Oml/kg)于耳缘静脉麻醉后,分别在每只兔耳腹侧用自制的一种动物实验连续可调不同深度切口模型(照片1),切割出两条平行相距约1.5cm的由浅入深的长约2.0cm的切口,最深至软骨层,共72个切口。1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每组分别于伤后Oh、3d、6d、9d、12d、27d,切取新西兰大耳白兔伤口处2.0cm×0.5cm皮肤组织(图3),共计12例标本后,行HE染色;伤后第3d、6d、9d、12d、27d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分别检测12例兔耳皮肤组织创伤后各个时间段Ⅰ、Ⅲ型胶原蛋白和PKC-γ, PKC-λ的变化情况,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2例兔耳皮肤组织创伤后各个时间段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水平。创伤区任意取10个,×400视野,应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检测各时间段创伤区及切口两侧组织(各100gm)的平均光密度,测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方差齐性时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Kruskal-Wallis Tes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获得兰州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许可,所有动物均获得动物伦理关怀。结果1、深层伤口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高于浅层伤口浅层伤口创缘Ⅰ型胶原蛋白伤后3d即有表达,伤后9d时达到高峰,12d后逐渐下降;深层伤口,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创伤后第9d时达高峰,但是,伤口上皮化后的瘢痕改建期(伤后27d)再次升高(p<0.05);深层伤口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较浅层伤口高(p<0.05)。浅层伤口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量在伤后第9d达到高峰,之后下降;深层伤口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持续增加,27d时最高;深层伤口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水平始终高于浅层伤口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p<0.05)。2、深层伤口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较浅层伤口低浅层伤口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第27d时最高;深层伤口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在伤后第9d达到高峰,以后下降;浅层伤口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较深层伤口高(p<0.05),但伤口第9d无统计学差异(P>0.05)。浅层伤口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持续增加;深层伤口Ⅲ型胶原蛋白mRNA在伤后第9d达到高峰,之后下降;浅层伤口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较深层伤口高,但伤后第6d无统计学差异(p>0.05)。3、深层伤口PKC-γ的表达在各时间点高于浅层伤口浅层伤口创缘PKC-γ伤后第3d即有表达,伤后9d时达到高峰,12d后逐渐下降;深层伤口创缘PKC-γ表达水平持续升高;深层伤口PKC-γ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较浅层伤口高(p<0.05)。4、深层伤口PKC-λ的表达均高于浅层伤口PKC-λ的表达:浅层伤口创缘PKC-λ伤后第3d即有表达,伤后9d时达到高峰,12d后逐渐下降;深层伤口PKC-λ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第9d时达到高峰;伤后第6d后深层伤口PKC-λ的表达均高于浅层伤口(p<0.05)。5、深层伤口瘢痕愈合而浅层伤口再生修复结论1、兔耳皮肤深层伤口Ⅰ型胶原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较浅层伤口高,而Ⅲ型胶原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低于浅层伤口。2、伤口深层PKC-γ、-λ的表达水平较浅层伤口高。3、深层伤口瘢痕愈合而浅层伤口再生修复。提示兔耳再生-瘢痕愈合一体化动物模型是成功的;伤口瘢痕愈合可能与Ⅰ/Ⅲ胶原蛋白的高比例以及PKC-γ、-λ的活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