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85%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目前,早期NSCLC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治愈,但术后的复发和转移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之一。随着第三代化疗药物的出现和应用,使化疗效果明显提高,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较单纯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约4.0%。近年来,关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 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l, RRM1)药敏生物标记在肺癌中的应用得到广泛的研究。国外已有研究报道,在Ⅰ期R0切除的未接受化疗的患者中,肿瘤组织中ERCC1、RRM1mRNA及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均有获益。有趣的是,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特别是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的患者中,ERCC1、RRM1mRNA氏表达患者生存有获益。早期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国外大多数学者通过检测ERCC1、RRM1mRNA研究NSCLC化疗耐药的关系,较少对ERCC1、RRM1蛋白进行检测,可能较多学者认为ERCC1、RRM1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具有一致性。但在实践中,Zheng的研究显示RRM1mRNA与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而ERCC1mRNA与蛋白表达不具有相关性。究竟mRNA还是蛋白的检测对患者生存的预测更有意义尚无明确定论。因此,为了确证哪种检测方法更具有临床意义,在课题中我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及自动免疫组化法检测Ⅱ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标本中的ERCC1、 RRM1的表达,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表达的相关性;并以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为指标,比较ERCCK RRM1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从而确证哪种方法或指标更能有效预测患者术后治疗疗效。目的:总结回顾Ⅱb/Ⅲa期NSCLC术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规律;探索能够预测辅助化疗疗效、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ERCC1、RRM1;为建立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个体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展基于药敏基因标记及蛋白标记的前瞻性NSCLC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Ⅱb/Ⅲa期NSCLC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病例的术后肿瘤组织石蜡标本,利用RT-qPCR及Leica BOND-MAX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ERCC1、RRM1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并统计分析患者不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术后治疗方式、ERCC1/RRM1mRNA及其蛋白表达对无疾病进展期的影响。采用SPSS13.0软件对上述研究中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术后治疗方式、ERCC1/RRM1mRNA及其蛋白表达进行卡方检验,并对其生存规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 ERCC1、RRM1mRNA表达在不同性别、吸烟状况、分化程度、分期患者中表达无明显差异。但是ERCC1、RRMlmRNA表达在鳞癌、腺癌、其他类型(大细胞癌等)的表达有明显差异(ERCC1mRNA表达分别为58.8%、50%、23.5%,P=0.042;RRM1mRNA表达分别为74.5%、38.7%、44.4%,P<0.001)。ERCC1、RRM1mRNA共高表达35/163例(21.47%),共低表达42例/163例(25.77%)。ERCC1mRNA与RRM1mRNA在NSCLC组织中表达无显著相关关系(rs=0.075,P=0.338)。(2)蛋白水平检测ERCC1高表达110/190例(57.9%),RRM1高表达90/190例(47.4%)。其中ERCC1、RRM1蛋白共同高表达患者66/190例(34.7%),共同低表达患者56/190例(29.47%)。ERCC1蛋白在男性患者中表达高于女性(64.5%vs46.4%,P=0.022);RRM1蛋白在不吸烟患者中表达高于吸烟患者(59.2%vs39.5%,P=0.011)。ERCC1、RRM1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正相关性。(rs=0.297,P<0.001)。(3)RT-qPCR法检测的ERCClmRNA表达水平与全自动免疫组化检测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关系(rs=0.135,P=0.081); RT-qPCR法检测的RRMlmRNA表达水平与全自动免疫组化检测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rs=0.181,P=0.014)。(4)截止随访终点入组患者DFS为2月~36月,中位DFS15个月。疾病复发转移者120例(60.6%),中位DFS为10.0个月。出现16例(8.1%)死亡事件,中位DFS8.5个月,中位生存期12.5个月;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鳞癌vs腺癌vs其他类型,中位DFS21月vs17月vs5月,P=0.003),分期(Ⅱb期vs Ⅲa期,中位DFS20月vs16月,P=0.039),ERCC1蛋白表达(低表达vs高表达,中位DFS20月vsl5月,P=0.021)对DFS的影响显著。其余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术后治疗方式、ERCClmRNA、RRMlmRNA、RRM1蛋白表达对DFS影响不显著。(5)在亚组分析中,ERCC1蛋白低表达在术后辅助化疗亚组患者有生存获益(中位DFS20月vs15月,P=0.016)。RRM1蛋白低表达(中位DFS17月vs9月,P=0.049)在术后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方案辅助化疗亚组患者有生存获益。(6)在入组的所有Ⅱ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RRM1蛋白表达双阴性患者一共56/190例(29.47%),ERCC1、RRM1蛋白表达双阴性患者DFS较其他患者明显延长(中位DFS21月vsl6月,P=0.009)。在术后辅助化疗组的患者中,ERCC1、RRM1蛋白表达双阴性患者一共46/159例(28.93%), ERCC1、RRM1蛋白表达双阴性患者DFS较其他患者明显延长(中位DFS23vs16月,P=0.013)。在术后GP方案辅助化疗组的患者中,ERCC1、 RRM1蛋白表达双阴性患者一共13/56例(23.21%),ERCC1、RRM1蛋白表达双阴性患者DFS较其他患者明显延长(中位DFS20vs12月,P=0.031)。(7)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分化程度、病理类型、ERCC1蛋白表达为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小于0.05),病理分期为DFS的潜在独立预后因素(P=0.052)。结论:(1)在Ⅱb/Ⅲa期NSCLC术后患者中,RT-qPCR法检测的ERCC1、 RRM1mRNA表达水平与全自动免疫组化检测的蛋白表达水平表达相关关系并不密切。RT-qPCR法检测ERCC1、RRM1mRNA对患者化疗预测作用不显著,全自动免疫组化检测ERCC1、RRM1蛋白表达对铂类、吉西他滨辅助化疗有预测作用。ERCC1、RRM1蛋白低表达提示对铂类、吉西他滨辅助化疗敏感。(2)ERCC1蛋白和RRM1蛋白双阴性是预测患者能从吉西他滨联合铂类辅助化疗中获益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