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农业旱灾已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因此减轻农业旱灾,降低农业旱灾脆弱性,对促进中部崛起、保障粮食生产、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区域灾害脆弱性理论,农业旱灾是致灾因子干旱与农业旱灾脆弱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农业旱灾=干旱+农业旱灾脆弱性”。农业旱灾的发生是农业系统中存在的农业旱灾脆弱性的揭露,由于致灾因子(降水)很难控制,减灾的关键就是降低农业旱灾脆弱性。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河南省农业旱灾的形成是农业系统(包括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基于上述理论,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旱灾成灾机制;其后,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影响河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因素;最后,从敏感性和恢复性两个方面选取指标体系。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并借助GIS技术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建立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河南省108个县市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得出如下结论:(1)河南省干旱发生频率高、受灾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损失重,农业旱灾以春旱和夏旱为主,且地域差异明显,北部重于南部,西部重于东部;(2)河南省旱灾致灾因子多样(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和水资源短缺),孕灾环境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和土壤类型多样等),承灾体脆弱(人口密度高和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大);(3)本文运用加权综合模型计算出1990年、2000年、2008年河南省108个县市的脆弱度,将河南省农业旱灾脆弱度分为低、中、高三级。1990年河南省农业旱灾脆弱度高,2000年脆弱度中等,2008年脆弱度低。纵观这三个时间段脆弱度变化,脆弱度整体处于下降的态势,不同等级脆弱度分布变化不大,同时根据三个等级脆弱度所占比例,也可以看出,河南省农业旱灾向低中脆弱度方向发展。具体来说,低中脆弱度主要集中在豫北、豫中、豫西的平顶山、豫东的开封及豫南的信阳,这些地区恰是是低敏感性和高恢复性地区;高脆弱度主要集中在豫西的洛阳、三门峡,豫东的商丘、周口,及豫南的驻马店、南阳部分县市,这些地区恰是高敏感性和低恢复性的地区。可以发现,农业旱灾脆弱性是农业旱灾敏感性和恢复性相互作用的结果。结合河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河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水平主要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