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与技术为伴,技术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引发诸多负面问题,在此过程中技术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与意向性特征。这使我们不禁思考技术意向从何而来,最终指向哪里?目前,关于技术意向的研究多是关注自然技术的意向性问题,但从广泛意义来看,在人类参与建构并实现特定意图的社会领域,也是存在与自然技术相对的社会技术及其意向性问题的。基于此,论文拟从技术意向性视角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绿色技术范式与生态文明制度研究》(批准号:14AZX007)做后续研究,进一步揭示在生态文明制度与绿色技术范式之间互动的机制。从文章的整体架构看,论文按照从一般性理论性分析到具体案例实践的思路安排写作,对技术意向性问题进行理论溯源和哲学分析,聚焦绿色技术的生态意向,最后将技术意向性的论证所得用于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践。在具体问题研究时,论文将“人对技术的认知与技术本质之间的统一性”作为通篇论证的理论前提与基础,通过技术的现象学还原对其发生过程做出意向性解释,以此引出本文的核心内容—“技术意向问题”。在此问题的研究上,论文通过批判具有经验主义色彩的存在者的技术意向性理论,重新界定广泛意义上的“技术意向”,以此搭建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之间的意向关联,为绿色技术范式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互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具体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技术及其意向发生本质”,重点介绍哲学关于技术的常见观点,如技术概念和“技术现象”等问题;对“意向性”与“意向问题”进行理论溯源;提出对技术存在的“三个世界”的划分以及技术发生的意向性解释,作为本文的重要创新。第二章“现象学技术哲学中的意向性问题”,提出技术现象学中关于意向性的具体问题,明确“技术意向”的涵义并将其与“技术目的”做区分,分析以唐·伊德、维贝克为代表的技术存在者的意向性理论,并讨论“技术的意向本质”与“技术存在”之间的关系。第三章“社会技术意向:广义的技术意向问题”,重新界定“技术意向”并分析其结构和特征。通过讨论社会技术的概念、分类与发生,分析其技术意向,这也是论文的论证重点与创新;将制度作为典型的社会技术对其发生过程做意向性解释,明确集体意向与制度性事实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绿色技术与生态文明制度的技术意向分析”,讨论绿色技术的自然与社会组成,梳理绿色技术发展历史及其生态意向表现;从技术属性分析生态文明制度的意向的形成与表现;在绿色技术范式相关内容中,论证范式的制度性事实属性,提出绿色技术范式与生态文明制度之间的互动机制。第五章“技术意向性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启示”,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体实践,论述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动力机制和构成性规则,提出从狭义到广义的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发展过程。通过上述内容,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人对技术的认知与技术的本质具有统一性,这是通篇论证的重要前提。第二,技术的发生可以解释为,“自然世界”、“心理世界”与“技术世界”中不同技术状态之间的转换。第三,社会技术是与自然技术相对的广义存在,并表现出自身的意向性特征。第四,绿色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由绿色自然技术和绿色社会技术构成,具有集体生态意向。第五,作为一种广义的绿色技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技术意向性理论的重要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