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激光器自发明以来,因其高相干性、高方向性、高亮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通信、工业、医疗、生物等领域。然而,激光高相干性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例如由于高相干性引起的散斑会造成图像清晰度的下降。因此,研究如何降低光束的相干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如何获得相干性可控的部分相干激光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获得可控的部分相干激光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种是被动方式,即在激光器输出高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器自发明以来,因其高相干性、高方向性、高亮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通信、工业、医疗、生物等领域。然而,激光高相干性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例如由于高相干性引起的散斑会造成图像清晰度的下降。因此,研究如何降低光束的相干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如何获得相干性可控的部分相干激光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获得可控的部分相干激光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种是被动方式,即在激光器输出高相干性激光的基础上,让高相干性激光通过这些各种调制器件,比如,旋转的毛玻璃、抖动的光纤、空间光调制器,对高相干性激光加载随时间快速变化的相位调制,从而降低激光光束的空间相干度,获得部分相干激光;还有一种主动方式,即从激光器直接输出部分相干激光。例如,激光器的谐振腔是4f的简并腔,在这种简并腔中,由于光场存在自再现特点,许多横模都能在这种谐振腔中振荡。因此,输出的激光是许多横模的叠加,即输出了空间相干激光。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利用激光器直接输出部分相干光,并有效控制其相干性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1064 nm部分相干调Q激光器。激光器的谐振腔构成4f系统,并在谐振腔内插入孔径可变的滤波器,通过调整谐振腔内空间滤波器的孔径大小可以改变激光的空间相干性。实验发现,空间滤波器的孔径变大之后,光斑也随着增大,脉冲宽度也增大了。讨论了该简并激光器的输出光经过毛玻璃产生的散斑情况。实验结果显示:空间滤波器孔径增大,激光通过毛玻璃所产生的散斑将被抑制,成像越清晰。当增加调Q的重复频率时,相干性降低,也能有效抑制散斑。最后通过输出激光光强分布以及输出激光相干度分布计算了谐振腔内的模式结构,发现当空间滤波器直径最大为7.5 mm时,存在超过256个横模。2.在获得部分相干激光输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腔外倍频的性质,研究了532 nm部分相干调Q激光器。首先搭建了1064 nm的部分相干激光器,然后将激光器输出的脉冲光通过倍频晶体KTP,获得532nm倍频光。实验结果表明光斑和脉冲宽度随着空间滤波器孔径增大而增大。此外,随着空间滤波器孔径增大,谐振腔内振荡的模式增多,相干度越低,当空间滤波器的孔径为7.5 mm时,总横模数达到400个。在泵浦功率为62.4 W,重复频率为800 Hz时,获得最高倍频转化效率为22.7%。3.研究了输出波长为1053 nm部分相干激光器。所采用的激光工作物质为钕玻璃。实验发现空间滤波器孔径最大8 mm时,光斑最大为7.2 mm,光斑光强分布非常均匀,此时谐振腔内横模最多,约有2916个,并且相干度最小。激光经过600目毛玻璃时,散斑对比度最小为0.04,几乎没有散斑。实验还研究了激光通过毛玻璃产生散斑随着空间滤波器孔径的变化,结果表明,空间滤波器孔径越大,散斑越少,光强分布越均匀。
其他文献
光学成像应用中,经常会受到云雾和生物组织等散射介质干扰,导致成像质量下降甚至无法成像。近年来,研究者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诸多的解决方案,使得透过散射介质的成像成为可能。目前常用的几种散射成像技术包括波前整形技术、传输矩阵测量、散斑相关技术以及深度学习等。这些散射成像技术都会存在一些限制,比如成像视场受记忆效应限制、测量过程耗时、需要大量的数据等。为此,本论文利用基于强度相关的全息技术,提供另外一种散射
微纳光波导作为实现光子器件光互联最基本的光信息传输单元,以其较强的光场约束、较低的能量损耗、良好的导光能力、简易的制备过程等优点成为微纳光子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罗丹明B(Rhodamine B,Rh-B)掺杂的聚合物微米线(Polymer microfibers,PMFs)为研究对象,对PMFs中光束的传输、荧光的激发及其光学能量损耗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微纳光波导中光传输的基本理论,
光波在随机介质(如海洋湍流、牛奶等)中进行传输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随机起伏和散射作用都会对光波产生影响,如何在随机介质中进行传输和成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海洋湍流相比于大气湍流更为复杂,我们需要建立合适的海洋湍流模型,以便从理论上研究各种光束的传输特性。另外,物体通过动态散射介质进行成像时会发生多重散射和衍射,从而形成的散斑。因散射介质的光学记忆效应的发现,基于散斑自相关的散射成像技术得以不断的发展
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农产品的智能化进程,生产商或分销商通过结合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以更好的管理产品等方式提高了企业收益。而大部分金针菇工厂在对金针菇进行分类时,仍然采用人工分类,而人工分类会大幅度降低了其分类的效率,同时,工人的视觉疲劳所导致错分和漏分的现象将会增多。基于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的检测技术以工序简略,检测速度快,效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已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农产品分类检测中。本课题采用深度
微结构光纤的各种各样的几何结构与独特的光学特性使其在光纤传感领域具有特别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在光纤光学以及光子学领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长程表面等离子体谐振与微结构光纤相结合的传感器迅速成为传感领域非常热门的话题。与传统的SPR传感器相比,MOF LRSPR传感器的优点有:高灵敏度、灵活的结构设计、检测样品需求量小与广阔的应用领域等。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主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荧光灯或白炽灯已慢慢开始消失。而新一代照明光源发光二极管(简称LED)凭借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社会的各种环境和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LED的身影。环保、高效能,寿命长和可靠性高这些都已经成为了LED的代名词。完美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发光二极管发光模式为朗伯体分布,目标面上的照度效率不高,而且比较容易产生眩光。须对LED进行一定的配光设计,才能满足
由于人脑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协同,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的复杂脑网络,因此运用网络的分析方法可以更加全面的理解神经生理疾病的病理机制。该方法基于图论(Graph Theory)相关知识将人脑中的神经元素作为图论中的节点,将神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图论中的边沿,强调对大脑进行多个区域的整合分析。本论文首先采用有向传递函数(Directed Transfer Function,DTF)的方法构建大脑网
同步作为一类具有代表性的自组织协同行为广泛存在于社会、物理、生物等诸多复杂系统中。人们为了描述同步行为产生的物理机制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其中最成功的是Kuramoto模型,对于该模型的研究一般是在完全连接图上进行的。然而,并非所有的复杂系统都满足全连接的结构特性,有时根据不同的情形系统会呈现出非常异质的耦合结构,其耦合结构可以用复杂网络来表示。最新的研究表明,由光场驱动的耦合机械系统也存在与Kur
热传导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之一。近年来,随着集成工业的发展,人们尝试研究微观纳米尺度下的热传导。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低维的大尺寸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热力学极限下的正常与反常热传导研究。但实际材料通常是有限大小,尤其是当材料处于极小尺寸状态下,系统的非线性、热涨落和界面效应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会偏离宏观热力学效应。因此,极小尺寸下的热传导性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半导体团簇因其在光电子学、磁性材料、储氢材料、超导材料和纳米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而被广泛关注。人们意识到当团簇由少量原子(10-100)组成时,团簇的性质强烈地依赖于每一个组成原子。因此,即便是很小的变化,比如原子的替换,也会导致团簇的几何、电子、磁性和光学性质发生重大改变。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金属掺杂半导体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磁性等方面展开系统的理论研究。相信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