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及物构式(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对应于[N1VN2N3]横组合序列的小句结构,其中N,V分别代指名词性词组和动词性词组,在句法和语义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配对。然而关于双及物构式中词汇与构式在该结构意义生成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不同说法。本文首先阐明了双及物构式中,词汇和构式的互动机制,并着重阐述了压制的作用及其作用方式。进而从语际与语内两方面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从语际来说,尽管该构式在人类语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该构式并非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英语中的双及物构式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以Goldberg为代表的构式语法学家,将英语语言中的双及物构式意义确定为“给予”。近年来,汉语中的双及物构式也得到学者青睐。尽管在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着该构式,但在构式意义的生成过程中,词汇意义与构式意义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一致。除此之外,有些语言(例如,日语)中并不存在该构式。因而,在这些语言中,词汇意义占据意义表达的主导地位,词类力量大于构式力量。从语内来说,本文主要以英语和汉语为例予以分析。英汉双及物构式表征大体相同:即NVNN。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双及物构式,在其构式意义的确定过程中,词汇义与构式义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二者互相牵制,经过互动生成双及物构式意义。在汉语中,双及物构式因可进入该构式的动词被划分为给予类和夺取类两类。其中,给予类动词中的制作类动词显然难以进入该构式,其词汇意义大于构式意义;而本身具有给予义的寄送类动词可以与该构式和谐相处,因而,汉语中的给予类动词在生成双及物构式中,总体而言,词汇力量大于构式力量。而夺取类动词,无论是三价动词(比如,偷,抢),还是二价动词(如打碎,用坏,弄丢),都可以顺利进入该构式。可见,其词汇差异作用甚微,构式义大于词汇义。基于以上研究,我们认为双及物构式意义从整体而言,是进入该构式的词汇意义与构式义互动的结果,但是双及物构式中词汇义和构式义的互动存在不对称的现象,并认为这种不对称可以归因于语言使用者主体认知对语言的映射、主体认知距离象似性、主体认知语用熟悉度和语言文化基因差异。通过此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双及物构式的理解,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对该构式的英汉教学,也将对该构式的语际翻译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