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morhage,ICH)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起病急,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原发性脑出血(Primary ICH)和继发性脑出血(Secondary ICH)。医学文献中多将原发性脑出血统称为脑出血或自发性脑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约占脑出血的40%。目前仍缺乏对其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寻找判定脑出血预后的指标,展开合理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学者普遍认为血肿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是不可逆的,然而血肿周围水肿(Perihermatomal edema,PHE)的形成是可逆的,这使后者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目前关于PHE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且其与患者功能预后及长期死亡率是否相关尚存争议,尤其关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后血肿周围绝对水肿体积(Perihermatomal edema absolute volume,PHEAV)和血肿周围相对水肿体积(relative Perihermatomal edema volume,rPHE)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更加有限。本研究入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ICH后早期PHEAV和rPHE与患者的预后是否相关,筛选预测脑出血患者90d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判断临床预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搜集发病6小时内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记录临床基线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等)、服用药物情况以及入院时血压、血糖等各项指标。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NIHSS)评分以了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患者入院及发病24-48小时均常规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记录血肿体积、PHEAV和rPHE。于患者发病90d时对其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3)与预后不良(mRs≥3)组,分析两组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研究期间共7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基线水平及24-48小时内完成CT一站式检查65例,90天随访时失访5例。最终60例ICH患者的资料纳入统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2~81岁,基线血肿体积1.32~60ml,90d内死亡2例。患者基线水平NIHSS评分与血肿体积成正相关线性关系(r=0.646,P<0.001),而基线水平及24-48h内血肿周围相对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未见相关性。在单因素分析中,基线水平及24-48h内血肿周围相对水肿体积和血肿体积及基线水平NIHSS评分在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血肿周围绝对水肿体积、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等)和基线水平血压、血糖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基线水平,血肿周围相对水肿体积是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0d预后不良(mRs≥3)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8,95%CI=0.008-0.092,P=0.038],而血肿体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95%CI=1.028-1.308,P=0.016],在 24-48 小时内,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周围相对水肿体积、血肿体积与基线水平NIHSS评分可作为患者90d预后不良(mRs≥3)的预测因素,其中血肿周围相对水肿体积和血肿体积可独立预测患者功能预后。血肿周围相对水肿体积越大,患者的90d预后越好;而血肿体积越大,患者的90d预后越差。患者的血肿周围绝对水肿体积、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等)和基线水平血压、血糖与患者的预后未见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