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和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应用越来越多,钢结构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处理不当,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钢结构建筑在地震中也可能遭受大的震害,美国北岭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时钢结构节点的震害深刻地表明了节点延性设计的重要性。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大量的梁柱节点发生了脆性破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与地震地面运动有关的因素、与设计有关的因素、与焊接有关的因素、与钢材有关的因素和一些其它因素。防止梁柱节点脆性断裂的措施也应该从选材、设计、施工和检验方面考虑。地震后对节点进行的改进主要表现在:(1)减小应力集中。采用的方法有:改进焊接工艺孔、对梁翼缘焊接垫板进行处理、严格焊接工艺要求,减少焊接缺陷、清除含裂纹部分、构件部分替换。(2)将塑性铰外移。采用的方法有:局部加强措施和局部削弱措施。焊接盖板节点和焊接梁腋节点属于局部加强措施;狗骨型节点和带长槽型节点属于局部削弱措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表明,这些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延性。此外,钢结构节点抗震延性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柱腹板横向加劲肋、节点域屈服、强柱弱梁要求、弱轴柱的弯曲、侧向扭转和局部屈曲、深柱、箱型柱、组合楼板、温度效应、动力效应。本文以FEMA-SAC联合机构做过的试验为基础,探讨了这些因素会对节点的抗震延性产生怎样的影响,并给出了这些因素作用下,节点要产生良好的抗震延性所应满足的条件。所有节点的屈服机制和破坏模式对其抗震延性起决定性作用。屈服机制能够在节点承载力下降或破坏之前为大的塑性转动提供位置和塑性变形的来源,破坏模式导致承载力下降和节点破坏。本文给出了常见节点的屈服机制和破坏模式。文章还将中国规范与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指出了尚未被考虑影响节点抗震延性的设计参数,同时对中国规范关于钢结构节点抗震延性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