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成本上升背景下桃农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及其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k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鲜桃等果品的农药施用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且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作为我国未来劳动力变化的主要特征及趋势,劳动力价格上涨已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所必须面对的现实约束。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园艺作物而言,由于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应对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最佳方式,不仅在于缓解劳动力的约束瓶颈,更在于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市场价格。然而,实际中由于农产品具有典型的经验品属性,因此购买者很难对产品质量水平进行准确地判断,进而影响其对农产品,尤其是高质量农产品的支付价格,致使农户难以获得应有的“质量溢价”。
  那么,作为鲜桃等果品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用工环节,在要素与产品替代性相对较弱的背景下,劳动力价格上涨将对果品栽培农户的精细管理技术投入产生何种影响?是低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即生产低质量水平产品的农户逐步退出?抑或高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即生产高质量水平产品的农户逐步退出?为何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不同农户的影响呈现异质性?与此同时,以修剪等技术为构成的果园精细管理技术对果品生产,尤其是对果品的质量究竟又有何种影响?围绕这些问题本文以桃产业为例,对劳动力价格上涨背景下,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变化及其对果品生产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
  研究内容一: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影响:整体趋势与差异分化。
  该部分的研究目标是分析果树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主要构成及特点,梳理与明确在当前劳动力价格冲击下,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变化及趋势,并从农户交易特征的视角出发,力求分析与明确劳动力价格对不同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影响呈现异质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近年来果树的机械投入量呈逐步增长趋势,但劳动投入数量并未明显下降,且受作物属性、起始禀赋的制约,对于多数种植农户而言,在整形修剪等精细管理技术环节,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存在较大难度,因而劳动力价格上涨将对其精细管理技术投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局部性。相比于粗放管理的农户而言,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精细管理农户的影响更大。从具体环节技术来看,劳动力价格上涨将导致农户减少整形修剪、疏花(果)环节以及套袋环节劳动投入,且影响程度因农户投入水平的差异而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农户交易对象质量识别能力与重复交易次数的提高,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与购买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将果品质量信息传递给购买者,使农户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进而在有效提高农户精细管理技术的投入水平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弱化劳动力价格对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农户鲜桃销售时长、农户是否拥有品牌以及农户销售对象集中度对提高农户重复交易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之下,鲜桃质量水平的改善则并不能显著提高购买者重复购买农户鲜桃行为的发生。
  研究内容二:不同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下的桃农农药施用行为分析。
  该部分的研究目标是基于当前桃树栽培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演变特点,从农户农药每亩施用总量与单次施用量两方面,评估与分析其对果品生产的影响。首先,从每亩单次农药施用量来看,农户通过增加精细管理技术投入,能够有效改善树体的通风与操作环境,进而降低单次农药的施用量;其次,从每亩农药施用总量来看,虽然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农户每亩农药的单次施用量,但伴随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提高,农户农药施用的次数亦明显提高,因而其对农户每亩农药的施药总量并未呈现出显著影响。
  研究内容三:不同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下的桃农产出分析。
  该部分的研究目标是基于当前桃树栽培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演变特点,从果品结构调整与农户栽培收益效应两方面,梳理、明确其对果品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现有鲜桃等级标准条件下,农户精细管理技术环节的劳动投入能够显著提高果园优质果产出比重,进而改善果品的产出结构。而从总体上看。虽然精细管理技术的劳动投入的增加能够提高农户单位面积的产值水平,但这种产值的增加必须依靠化肥、农药等相关要素的配套投入,即农户总产值的增加则更多的是源于高成本的推动。值得注意的是,农户难以从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的增加中,获取更高的栽培收益,即随着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的增加,其鲜桃栽培的净收益呈现下降趋势。
  基于以上研究内容,从应对劳动力价格上涨趋势,提高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的角度来看,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应优化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第二,加强企业农产品品牌的扶持、监管与保护工作;第三,搭建“互联网+”综合政策与基础设施平台;第四,鼓励与培育社会综合管理服务体系;第五,增强生物农药等新兴农药的推广与试点工作。
其他文献
互联网普及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使得供应链运营模式不得不发生改变,同时线上线下的销售、绿色产品、绿色消费以及绿色技术的产生催生了双渠道供应链和绿色供应链,这虽然推动了供应链理论的发展但也加剧了供应链的竞争,导致了供应链利益相关者的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会使利益相关者消极合作,特别是行为供应链的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在不同权力结构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偏好,而不同的行为偏好对供应链的影响是不同的。
学位
“得标准者得天下”。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全球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早已不再局限于技术上的竞争,更多的拓展至标准竞争。标准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产品互换和质量评判依据的局限,上升到事关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地位,成为产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与标准的转化融合对其所有者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对企业创新成果的传播和应用至关重要,关乎企业创新绩效,成为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推动产业
学位
鉴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逐渐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化。供应链的发展也随之日趋复杂,由单渠道演变为双渠道,乃至多级双渠道。因此对于供应链的研究也随之更加深入,分类也逐渐更加详细。但是自由经济下市场瞬息万变,新的供应链结构也层出不穷,本文就目前市场中新兴的两种具有不同战略联盟的双渠道供应链结构,展开研究,填补在需求扰动、生产成本扰动以及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双因素扰动下三种不同的双渠道供应链结构间最优订货和
学位
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有效应对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产品复杂性与创新性要求的提升带来的诸多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通过协同产品研发的形式与其他组织共同进行产品研发的工作,实现了对外部知识资源的高效获取与利用。在组织间构建良好的协同关系是进行协同产品研发的一个重要基础。组织间协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组织间以获得协同增效为主要目的所构建的具有目标一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决策共制等特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的发展,符合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计划。解决物联网环境下制造系统中的资源调度和任务协同等问题是实现物联网环境下制造系统的基础和前提。建立物联网环境下的制造系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客户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
学位
煤层气是一种优质清洁能源,煤层气开发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大部分煤层气井的产量不高,经济效益欠佳。为此,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合相关资料对S区块部分井的低产原因进行分析,分别研究了井位部署、井型选择、钻完井工艺、排采作业等因素对产气量的影响。介绍了S区块的基本情况,结合煤层厚度、含气量、埋深、渗透率
学位
煤炭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安全生产是保证能源稳定供应的前提条件。虽然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煤矿安全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经过多年的煤矿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安全数据。发挥数据的价值,辅助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改善煤矿安全状况,不仅是煤炭企业的现实需求,也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是,当前在宏观和微观煤矿安全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研
学位
21世纪以来,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拉动了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促使2002~2012年成为煤炭行业最为景气的“黄金十年”。期间,煤炭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在行业的高利润吸引之下,大量社会资金涌入煤炭行业,行业投资逐年迅猛增长,新建煤矿数量不断增加,产能迅速扩张。然而,受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换挡的影响,煤炭行业下游需求减少,加之在严峻的环境压力下政府提出要推动能源革命、发展非煤能源等政策影响,煤炭消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炭等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由于人类过多地使用石油、煤炭等富含碳氢化合物的燃料,导致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严重,因此使用热能和化石燃料等的能源大国也被越来越多指责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国。全世界能源协会及联合国相关机构呼吁全世界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煤炭、石油等的使用量,号召能源丰富的国家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向清洁能源型国家转变,因此可再生能源的高新技术的
2018年新疆棉花面积264.4万公顷,占全国棉花面积的74.3%,棉花总产量511.1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3.8%,新疆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但与新疆棉花产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不匹配的是,新疆棉花质量在国际市场仍处于劣势。特别是机采棉迅速发展后,仍沿用手采棉时期以高产为目标的技术集成体系,适宜机采的棉花技术集成体系没有配套建立,表现在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未大面积推广应用,种植模式仍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