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中,“之X”是一个数量不多的词类。从语义上看,这些词语义专门化;从语法看,这些词的组成部分不可分离、不能单独受修饰语修饰,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从语言运用角度看,这些词的使用频率较高。目前看,学术界对现代汉语中“之X”的词汇化及语法化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大部分着眼于个案分析。本文立足语言事实,比较分析古今汉语中“之”不同的分布、使用和功能,由此梳理“之X”的词汇化中“之”的来源,从历时角度揭示其发展轨迹以及词汇化过程,并探索其各自演化的动因与机制。通过对“之X”类词语的全面描写揭示“之X”类词语的演化共性及个性特点,并在探讨“之X”词汇化的过程中分析“之”的词缀化问题。文章主要通过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依据,确定研究对象。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研究拟采用的理论与方法及预料来源,明确本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第二部分是主体,共五章。第一章考察了“之”在古今汉语中的分布与演化,并由此对现代汉语中的“之X”分类讨论。根据“之“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作三类:动词“之”+X;代词“之”+X;助词“之”+X。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对这三类“之X”选取典型个案深入考察,第二章讨论“之流/类”作为列举助词,必须黏附在中心语上使用,搭配对象形式多样,并且有时还与其他列举助词如“什么的、等”或具有列举功能的词“像、如”共现,加强其列举未尽或列举意味。“之流/类”具有列举未尽及语义隐含、规约、类推的作用,随着变化发展,慢慢附带主观评价色彩,流露出说话人蔑视、不屑的主观情绪。第三章探讨程度副词“之极/至”,其由动词“之”和名词“极/至”经常共现连用由短语虚化而来。“之极/至”作程度副词,只能后置充当补语,其限定对象范围广泛。“之极/至”副词后置这种特殊的语序使其具有表达更深程度义的功能,并由于指称性质的殆尽含有较浓的主观情态。从先秦到当代,“之极/至”从搭配对象、表达功用到语义都发生演变,完成了词汇化、副词化,演变主要表现在语义虚化上,并且“之极/至”虚化为极限性程度副词。第四章讨论派生方位词“之上/下”,它们由于助词“之”和名词“上/下”经常共现从跨层非短语结构重新分析而来。“之上/下”已经脱离名词范畴,由实词虚化为虚词,是一个粘着后置的方位词。其语义的演变主要集中在隐喻作用下的泛化、虚化,从空间域到表示时间、范围、层级、状况等非空间概念。这些词语在词汇化过程中也推动了“之”的词缀化。第五章主要根据不同“之X”演化路径的两种情况:由短语词汇化而来、由跨层结构词汇化,分情况对“之X”的词汇化及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进行探讨。第三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梳理,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