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明珠,她的作品《伤心咖啡馆之歌》、《金色眼睛的映像》、《婚礼的成员》、《心是孤独的猎手》已成为美国南方文学的经典作品。在其短暂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她独辟蹊径,架构了一个风采奇异、孤独沉寂的南方世界,塑造了众多个性独特、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探讨了许多与生俱来、始终无解的人生命题。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在“新批评”、女性主义等文学理论的研究与解读下,主题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展现出永恒持久的文学魅力。随着20世纪90年代,酷儿理论的出现与兴起,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迎来新一轮的检验与考量。朱迪斯·巴特勒是后结构女性主义开山之人,是酷儿运动的理论先驱,其理论涵盖政治、种族、性别等多个方面。她继承福柯、波伏娃的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大胆跃进,提出更为激进的“性别操演论”,主张不存在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之分,性别被社会规范所建构,并具有流动性。本文选取卡森·麦卡勒斯代表作《伤心咖啡馆之歌》与《金色眼睛的映像》为研究文本,以朱迪斯·巴特勒的酷儿理论为指导,从“性别操演论”的角度对其小说世界进行又一次窥探。本文将通过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梳理国内外学界对卡森·麦卡勒斯作品酷儿研究的理论成果,总结当前学界的研究成果及主要观点,并对相同研究主题的论文归纳总结,突出本文研究的新颖与独到之处。第二部分结合酷儿理论先驱朱迪斯·巴特勒的核心观点以及卡森·麦卡勒斯特殊的情感经历和性向选择,突出卡森·麦卡勒斯作品酷儿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四部分分别以《伤心咖啡馆之歌》与《金色眼睛的映像》为例,从“畸形”人物剖析、沉闷环境解读和传统主旨角度,分析卡森·麦卡勒斯笔下静态的酷儿世界。第五部分借助酷儿理论的核心理念“性别操演论”,分析《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爱密利亚”和《金色眼睛的影像》中的“潘得腾”两位人物的性别流动与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