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认同与国家:近代中国的国旗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cla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代中国,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也是政权(或政治势力)的标识。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动荡、政权更替不断和长期多政权并存局面的存在,使国旗在政治运用上也呈现出一个复杂的面相。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本身就具有民族主义的意象,这也使其成为建构国家认同的重要政治符号之一。晚清黄龙旗在象征皇帝和王朝国家的基础上,随着近代国民、主权等观念的传入,逐渐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象征意义。中华民国建立后,五色国旗的制定和“五族共和”象征意义的赋予,以及民初国旗象征意义的推广,都是在建构国家认同的层面上运用国旗。即便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国旗被赋予了强烈的“党国”意识形态后,在抗战时期与四行“孤军”相关的国旗运用中,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仍能超越“党国”意识形态,彰显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象,成为民众想象民族国家的政治符号。但是,在近代中国,国旗也常常是政权(或政治势力)的标识,是建构政权认同的政治符号。各政治势力常以派系(或政党)旗帜竞争国家旗帜,又以权力或武力塑造国旗的权威,以悬挂国旗建构政权认同。这样,国旗在某一层面上也成为政治势力传播意识形态、建构政治合法性的政治符号。尤其在整个民国时期,在中央政权之外,常存在异质势力或者不同的政权,这些异质势力或政权也视情况悬挂自己党派的旗帜,以彰显自己的特质,或悬挂其他政权的国旗,以表示对其他政权的认同。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国旗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运用和象征意义的嬗变及走向,却也是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缩影。民族国家认同包括国家、政权和政党认同等形式,如果以民族国家为公约数,从晚清“国旗”出现,到国民党以党旗代国旗,再以国旗塑造“党国”之民,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一个逐渐从做“加法”走向做“减法”的过程。也即是说,在总的趋势上,近代国旗的象征经历了一个从政权(朝代)到国家,再由国家到政权(政治势力)的演变过程。
其他文献
采用短波吸收原理测定循环水系统水中含油量,在解决了温度漂移,零点漂移及抗干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泄漏介质,不同的水质环境进行了测试研究。
注浆与钢花管微型桩组合结构是加固滑坡的一种新型支挡措施。但由于缺乏对受力机理、桩土共同作用效应、抗滑支挡计算理论、防腐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使得理论研究明显
当今儿童音乐教育发展中最受关注的便音乐创造,纵观当今世界上每个著名的教育体系,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将音乐即兴创造教学活动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与此同时,在2010年基础教育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变革,为动画产业注入了新的血液。计算机的出现带来了计算机软件,衍生出很多动画制作方法。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动画制作的效率。年轻一辈
<正>重庆:开展小微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根据国家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的要求,重庆市中小企业局从9月上旬开始,陆续在重庆市多个区县培训点分期开展"国家中小企业银
成型是永磁铁氧体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分析了成型工艺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讨论了成型压力、注料方式、注料压力和成型过程中加压压力及加压速度对生坯密度和成型时
长期以来,中国档案学界对西周王朝保存档案的处所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普遍认为"天府",为西周存放档案的档案馆库,其实"天府"乃是掌管西周档案馆库——宗庙的职官。
<正>一、移动电子政务概述移动电子政务是指借助移动通信数据服务而进行的政务活动,包括政府及公共行业应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管理、服务两项职能。移动政务具有移动性、个人
采用迎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图形显示技术求解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二维流场瓦斯涌出扩散方程 ,在放煤仿真边界条件下通过画面直观描绘放顶煤过程中瓦斯涌出及其分布动态变化过程
本文对我国经济发展、城乡变化之际出现的城乡一体化趋势,从目标取向、空间、经济、对策等角度对城乡一体化理论做了归纳和阐述,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基于对人的考虑和经济发展的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