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真言”中的“万物非主,唯有真主(除真主外,再无主宰)”,是伊斯兰教的核心和根基,是伊斯兰认识认主独一的基石。明清之际的中国穆斯林学者将伊斯兰教的“安拉”,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译为“真主”、“真宰”或“真一”,而在哲学表述上多用“真一”。而真一观就是对于真主的存在、本质、地位和独一性,以及真主与世界和人关系的全面认识。从阿拉伯哲学到中国穆斯林的认识就可以知道,伊斯兰教思想体系始终是围绕着真主的地位、独一和真主与人及万物之间的关联这条主线而展开的。这反映出了真一观是伊斯兰教的核心和宗旨。在伊斯兰教发展的过程当中,伊斯兰教不可避免地接受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等哲学思想。也就是说,伊斯兰教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图主义那里汲取了其思想的精华。这主要表现在,伊斯兰学者们将理性思维运用于伊斯兰教的“认主学”中,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即希腊化的)真一观思想,进而极大地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伊斯兰思想史。而当这一思想被生存于传统中国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穆斯林吸收后,就又带有鲜明的中国区域特点。中国化真一观的主要特点表现在,首先是使用汉语言表达对真主及其伊斯兰教的认识;其次是借用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宋明理学的哲学范畴和概念,在深层次上阐释伊斯兰教的本体论和宇宙论,具有独特性;此外,回儒学者认为,中西宗教和哲学上的那本源性的“一”,并非是世界的最终根源,它与太极一样,属于所谓“数一”范畴,是物质世界的本体和起点的一阶段,而世界的终极根源却是“真一”。也就是说,中国化的真一观思想源自伊斯兰教正统立场,并依据阿拉伯伊斯兰哲学思想出发,同时,他们又广泛的吸收传统中国哲学思想之精髓,尤其是吸收宋明理学而形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