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在推动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引起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服务业的崛起,使得政府日益重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示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正式将服务业放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上,希望通过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促进经济多元化、实现社会和谐。随着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面临着日益纷繁复杂的国际标准,为顺应国际趋势,中国对第三产业进行了全新的细化整合,将原有的9个服务业大类,重新规整细化为15个服务大类。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在生产率增速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也出现了“成本病”的征兆,深化对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探索,进一步解放服务业发展潜力迫在眉睫。本文将国内外的服务业发展理论,与中国的服务业发展现状相结合,首先从服务业的整体维度对服务业的成本病问题进行了探究,然而研究发现,就服务业中的整体而言,其本身成本病问题并不明显,这与大多数学者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随之,考虑到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具有不同的行业性质,从而使得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而本文接下来又对服务业各行业进行了成本病的分析,其结果发现,各服务行业成本病的显著性存在着较大差距,显著具有成本病的行业都集中在传统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则大多并不存在成本病问题。现有的研究大多将成本病问题停留在跨产业层次,而忽视了行业内部,由于整体行业的同质性,可能为劳动力的流动创造更多的便利。因而,为进一步成本病的根源,本文又继续在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展开了成本病的探究,最终表明,服务业中的传统服务业的生产率滞后,才是成本病问题的症结所在。本文最后针对研究结论,对如何克服中国服务业的“成本病”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第一,着重提高传统服务业生产率水平,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服务业,优化其生产结构;第二,各行业收入制度差异化,实现各行业的收入水平与生产效率挂钩,避免生产效率滞后的行业出现收入泡沫;第三,加快服务产业行业专业化进程,不仅要制定与各行业实际生产情况相适应的生产指标,也要着力制定相应的从业标准,培养术业有专攻的专业化人才,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第四,加强产业间的互动,发挥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辅助支持作用,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作为一种中间投入品对第二产业的正向促进作用;第五,有效疏导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转移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