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而西城区是北京城中心城区的文化核心区,分布有大量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遗产。据2007年开始由国务院组织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统计,西城区是北京市文物古迹分布数量最多的城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后,截止到目前西城区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普查登记项目已达182处,其数量之大、分布范围之广成为西城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及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普查登记项目,其保护工作变得非常困难与棘手,尤其是在整体性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如保护重点、保护顺序、保护对策等问题。由于西城区普查登记项目的类型、保存状况、周围环境及现状等参差不齐,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再加上相关法律及政策的不完善及资金不足等各种因素,无法对每个价值较低的普查登记项目的保护工作同步推进,因此,全面调查分析每个普查登记项目的共性与个性特征,探求其代表的整体历史架构与文化内涵,挖掘其整体价值、并分层分类采取有针对性、有主次的保护策略极为必要。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这些普查登记项目的整体价值和和分类价值,并对其进行分层级的整体性保护方法与对策的研究,目的是为政府和文物部门提供基础资料和政策建议。由于情况比较复杂,本文以北京西城区现存的、可调研的164处普查登记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对于每项已经进行相关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研究西城历史发展演变探索这些普查登记项目与历史脉络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整体分布特征、文物本体及周围环境保存现状及保护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数量大分布散、本体及周围环境保存较差、整体价值认知不足等现状问题,提出在宏观、中观、微观三种层面进行整体保护的思路,并采用宏观“基于功能分类结合横向价值定性评价”、中观“基于文化、特征和单体的定量价值评价”、微观“基于区域历史与单体价值、现状”的保护方法,对西城区普查登记项目整体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为相关文物部门对这类低等级不可移动文物的整体保护提供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