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各国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并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WTO多边贸易体制本身的局限性,加之多边贸易谈判屡屡不畅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更加刺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要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的开放合作,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兴起为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推进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必须倚靠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深入开展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SCO)”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两个框架下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效应如何?如何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本文借鉴了关税同盟理论检验和分析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效应。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贸易、投资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的历程、阐述了贸易投资现状。其次,采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贸易效应进定量分析,同时对投资效应进行了定性分析。再次,分析和研究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最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深化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会存在正的贸易创造效应,但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明显;第二,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创造和投资转移效应均比较明显。要实现中国与中亚国家更深入的经济合作,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来应对现有的问题:首先,在国家宏观层面,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良好契机,提高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与欧亚经济联盟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其次,在自治区层面,新疆不但要调整本地产业结构,还要加大对本地产品的支持力度,扶植一批龙头企业;最后,在微观企业层面,鼓励企业向西“走出去”,并要提升中国产品在中亚国家的信誉,以此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更长久更深入的经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