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氧水解—复合生物法处理中药废水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制药废水具有COD,BOD,SS浓度高以及pH值低的特点,是一种难处理的酸性有机废水。采用常规的生物或物理化学方法难以满足处理的技术和经济要求,处理这类高浓度工业废水已成为现阶段国内外环境保护技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本论文是以黑龙江省某药业废水处理工程为依托开展的生产性试验研究,提出了微氧水解酸化—复合式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路线。通过生产性试验,研究了整个工艺的处理效能及影响因素,确定了优化的操作参数,并结合工艺运行探讨了工程控制对策。 在对微氧水解酸化工艺处理中药废水的研究表明,微氧环境提高了兼性水解酸化菌的生理代谢功能,曝气搅拌改善了水力条件,极大地改善了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当水解酸化池DO浓度在0.4~0.5mg/L时,水解酸化池对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28%和80%以上,与此同时,BOD5/COD提升了17%左右,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质准备。 本项目中的废水好氧处理工艺,采用了复合式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悬浮式活性污泥和固定式生物膜工艺两部分)。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等优点。在进水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出水水质相对稳定,COD和SS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7%和90%,能够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GB/T18920-2002),进而体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论文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污泥膨胀、污泥泡沫及污泥上浮等异常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当的解决办法。
其他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能源背景 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以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量占全球总能源需求量的比例急剧增加。而与此同时,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也加剧了世界对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市场开放,各行各业与国际社会逐渐接轨,职业化便是其现象之一,我国秘书行业发展也显现出职业化的特点,但高校重视理论教
近年来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方法作为制备纳米晶块体材料的一种方式受到了材料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由SMAT制备出的纳米结构表层无污染,无孔隙,材料的纳米化过程是在高的应变速率下通过强烈塑性变形来实现的。本文利用SMAT方法在纯铁及35CrMo表面获得了一定厚度的纳米结构表层,在纯铁与35CrMo钢表面形成的纳米晶粒平均大小分别约为10nm与15nm。为了探讨原子在纳米晶结构组织中的扩散
青霉素是最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之一,我国每年青霉素的产量约为26300吨,青霉素在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高浓度有机发酵釜底液,该废液COD浓度高,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是环境工程领域的
期刊
近几年,北部湾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由此带来的海洋污染日益严重。基于分子生物标志物的评价方法能够反映污染物复合污染对海洋生物的毒害作用,特别适宜环境污染的早期预警。其中,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可视化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多采用单一物种评价海湾综合污染程度。基于此,本研究于2011年10月在北部湾潮间带布设7个站位,同步测定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文
本论文拟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与方法,结合现代GIS技术手段,对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以期探索得出有广泛理论推广价值和操作指导意义的结论,从而
本研究总结了医药废水的水质特性,概述了医药废水处理工艺现状与技术发展,并以浙江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的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压脉冲等离子体及其组合工艺处理该废水的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