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外商投资股权模式演变及实证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y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外向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将中国视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山东省由于自身良好的市场条件,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近四年来,山东省吸收外资规模始终在全国高居第三位。随着山东省引资规模的不断膨胀,外资对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也在逐年提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山东省外商投资股权模式呈现出独资企业的比重逐年递增,合资企业的比重逐年递减的演变趋势。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采取独资经营的模式,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在研究对象上,大部分学者研究重点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股权模式选择,如李维安、李宝权、华民等,而专门针对山东省外商投资的研究甚少。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大部分学者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和总量实证分析,缺少对与股权模式选择相关变量的实证分析或者仅限于研究某一变量(如外资来源地)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如鲁桐等。笔者尝试通过对外资来源地、投资领域、投资地域、投资规模、开发区、经营绩效等变量对跨国公司股权模式选择产生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对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股权模式的演变趋势做出初步解释。 本文在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各学派的主要内容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进行阐述评价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影响跨国公司股权模式选择折衷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山东省外商投资的股权模式演变进行解释,同时对这一趋势对山东省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正负面效应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针对这一模式演变给出政策性建议。 本文结构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文献综述。本章由三部分组成: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股权模式选择理论和股权模式折衷分析框架。第一部分从发达国家和发展
其他文献
统计综合评价技术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综合评价技术也暴露了自身诸多纰漏和缺陷,综合评价技术的单一化现象即是其中的问题之一。单一化现象涉及到综合评价技术的各个方面,对综合评价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极大的禁锢作用。为此,本文针对评价主体单一化现象,提出了群组评价思路,试图在现有方法、技术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整合与创新,以实现综合评价技术的科学化。 第一章系
摘 要:当前,随着民主型社会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我国教育领域顺应社会发展形式,推行全面的新课程改革,教师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而课程设计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基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提倡让教师从以往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与研究者。在此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进行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有效的、新型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逐渐被学界所重视。但在我国小学阶段,由于教师
如何决定资本资产的均衡价格是金融经济学家所一致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系统日趋复杂,这种复杂性日益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经济学家们认识到以往的金融理论
本文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框架探讨了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空I间转移机制,以期对中国现阶段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实证论据和理论支持。对这些现象的深入分析对我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