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外向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将中国视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山东省由于自身良好的市场条件,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近四年来,山东省吸收外资规模始终在全国高居第三位。随着山东省引资规模的不断膨胀,外资对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也在逐年提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山东省外商投资股权模式呈现出独资企业的比重逐年递增,合资企业的比重逐年递减的演变趋势。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采取独资经营的模式,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在研究对象上,大部分学者研究重点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股权模式选择,如李维安、李宝权、华民等,而专门针对山东省外商投资的研究甚少。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大部分学者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和总量实证分析,缺少对与股权模式选择相关变量的实证分析或者仅限于研究某一变量(如外资来源地)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如鲁桐等。笔者尝试通过对外资来源地、投资领域、投资地域、投资规模、开发区、经营绩效等变量对跨国公司股权模式选择产生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对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股权模式的演变趋势做出初步解释。 本文在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各学派的主要内容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进行阐述评价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影响跨国公司股权模式选择折衷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山东省外商投资的股权模式演变进行解释,同时对这一趋势对山东省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正负面效应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针对这一模式演变给出政策性建议。 本文结构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文献综述。本章由三部分组成: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股权模式选择理论和股权模式折衷分析框架。第一部分从发达国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