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脑电地形仪连续观察针刺申脉穴在不同时间点对年轻健康人脑电地形图的变化情况,探讨针刺申脉穴对脑电地形图的影响以及时间相关性,为临床针刺申脉穴治疗失眠症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90名青年健康志愿者(其中男54名,女36名,年龄18-24岁,平均22.00±1.58,均无吸烟、酗酒史)。在安静环境下,行脑电地形仪初次筛选,将受试者分为A组(α波优势人群)和B组(β波优势人群)。两组受试者采取坐位,针刺受试者双侧申脉穴,分别于针刺前、针刺得气时、针刺30分钟时(出针时)、取针后15分钟(针刺后45分钟)四个时间点观察脑电地形图的变化,并记录枕区α波或β波频率、波幅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刺申脉穴,针刺得气时与针刺前对比,枕区β波波幅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针刺30分钟时与针刺前对比,枕区β波波幅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取针后15分钟时(针剌后45分钟)与针刺前对比,枕区β波波幅均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得气时与针剌前对比,枕区β波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针刺30分钟时与针刺前对比,枕区β波频率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针后15分钟时(针刺后45分钟)与针剌前对比,枕区β波频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申脉穴,在留针过程中可以显著的增加枕区β波波幅,并且具有显著的后遗效应2.针刺申脉穴,在留针过程中可以显著的降低枕区β波的频率,并且有一定的后遗效应3.针刺申脉穴,在针剌及留针过程中对枕区α波的波幅和频率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