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量化合物LiMn<,1-X>M<,X>O<,2-Y>F<,Y>的固相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测试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pd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详细评述了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材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取层状LMnO<,2>为研究对象,对其合成和掺杂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 研究了以一水氢氧化锂、四水草酸锰、三氧化二钼为合成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分段加热法合成IAMn<,0.9>Mo<,0.1>O<,2>。其首次充电容量为160 mAh·g<-1>,放电容量为158 mAh·g<-1>。经1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充电容量为156 mAh·g<-1>,放电容量为155 mAh·g<-1>。Mo<3+>的掺杂降低了LiMnO<,2>的容量,但提高了其循环扫描稳定性和充放电稳定性,且其晶型致密细小均匀。 研究了以一水氢氧化锂、电解二氧化锰EMD、三氧化二铬为原料,直接高温固相合成LiMn<,0.85>Cr<,0.15>O<,2>。其首次充电容量为149 mAh·g<-1>,放电容量为150mAh·g<-1>。经1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充电容量为148 mAh·g<-1>,放电容量为148mAh·g<-1>。所合成的试样循环稳定性、充放电稳定性好。 研究了—水氢氧化锂、电解二氧化锰EMD、三氧化二铬、活性碳C、氟化锂为原料,采用中温固相法,利用活性碳C的还原性,合成LiMn<,0.85>Cr<0.15>O<,1.95>F<0.05>。常温下(25℃),其首次充电容量为168 mAh·g<-1>,放电容量为210 mAh·g<-1>;经18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充电容量为186 mAh·g<-1>,放电容量为163 mAh·g<-1>。高温下(55℃),其首次充电容量为194 mAh·g<-1>,放电容量为174 mAh·g<-1>;经9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充电容量为193 mAh·g<-1>,放电容量为151 mAh·g<-1>。充放电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和充放电稳定性好。经XRD检测,它主要为o-LiMnO<,2>Mo<3+>Cr<3+>的掺杂,提高了LiMnO<,2>的循环和充放电的稳定性。Cr<,3+>、F<->阴阳离子共掺杂,既提高了IJMnO<,2>的容量,又提高了其循环和充放电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末端结合蛋白1(end-binding protein l,EBl)是一个典型的微管正末端跟踪蛋白。最初,EB1是作为抑癌蛋白结肠腺瘤样息肉蛋白(Adenomatous polypomscoli,APC)的C末端的作用物而被发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日趋紧张以及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减少新鲜水用量和废水排放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上述目的,第一种是工艺过程的改变(如用空
干细胞多能性因子是一类能将体细胞诱导成多能干细胞的转录因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极其相似。多能性因子的概念一经提出,其与损伤修复和再生的联系就倍受关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