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金属硼酸盐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发光特性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z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硼酸盐荧光材料有着出色的显色指数、流明效率和温度传感性能,已被应用在LED发光和非接触式光学探测器等领域。目前一维结构材料已经成功的涂覆在LED蓝光芯片上,实现了均匀的白光发射,克服了许多传统工艺上的难题,并且一维纳米发光材料在温度传感特性方面还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所以探究一维结构的二元金属硼酸盐发光材料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与高温烧结工艺,获得了Eu3+离子掺杂Sr3Y2(BO3)4纳米纤维。XRD结果表明,按理想化学配比进行制备Sr3Y2(BO3)4体系纳米纤维时,经过1000℃高温烧结,产物除了生成Sr3Y2(BO3)4物质之外,还有一定的Y2O3剩余,当硼酸过量30%后,经1000℃烧结后的产物为Sr3Y2(BO3)4单相结构,并未被Eu3+离子的掺杂改变。SEM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经过1000℃烧结后,产物依旧保持着纤维状,直径为300 nm。激发光谱表明,产物对紫外光395 nm和蓝光468 nm有较强的吸收。经发射光谱得到,395 nm和468 nm激发下的产物有着Eu3+离子的特征发光。色坐标结果表明,当激发波长从近紫外光(395 nm)调至为蓝光(468 nm)时,Sr3Y2(BO3)4:Eu3+材料的发光可由橙黄色向红色区域转变。温度传感特性结果表明,相对灵敏度Sr的最大值出现在323 K,其值为0.025%K-1,绝对灵敏度Sa在563 K时最大,其值为0.000039K-1。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高温烧结工艺,制备了Dy3+离子掺杂Sr3Y2(BO3)4纳米纤维。XRD结果表明,其基质晶相结构没有受到Dy3+离子的掺入而发生改变。SEM结果表示,纤维原丝经过1000℃烧结后仍保持着纤维形貌,纤维直径减少到200 nm左右。在激发波长352 nm激发下,位于484 nm与575 nm波长处,为Dy3+离子的特征发射峰。温度传感特性表明,相对灵敏度Sr与绝对灵敏度Sa的最大值都出现在303K,即Sr=0.02153%K-1,Sa=0.01289 K-1。通过相同方法获得Eu3+离子掺杂Na Sr BO3纳米纤维。XRD结果表明,经800℃烧结后,产物具有基质Na Sr BO3的正交相结构。SEM结果表明,经过800℃烧结后产物的形貌由大晶粒组成,直径为800 nm左右。发光光谱表明,Na Sr BO3:5%Eu3+样品表现出Eu3+离子的特征发光,与Sr3Y2(BO3)4:5%Eu3+样品比较,在相同的掺杂浓度下,由于Na Sr BO3基质具有更好的结晶性,使Na Sr BO3:5%Eu3+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Na Sr BO3:5%Eu3+样品温度传感特性表明,相对灵敏度Sr与绝对灵敏度Sa在323K时最大,分别Sr=0.022%K-1和Sa=0.006 K-1。
其他文献
TB8钛合金是一种β型钛合金,属于高强度钛合金。由于TB8钛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高,高温耐腐蚀性能好,被广泛地应用到航天、船舶、兵器等领域中。然而,TB8钛合金的高强度和高硬度等特性也成为阻碍其切削加工的主要因素。采用常规切削方式对TB8钛合金进行切削加工时,切削力大,刀具磨损速度快,导致工件加工效率低,切削质量差。为提高TB8钛合金的切削性能,本文开展了激光辅助微车削TB8钛合金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
近年来,随着2μm锁模光纤激光器的飞速发展,使其在生物医疗、激光测距、非金属材料加工、红外光学频率合成和高速光通信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由于掺铥光纤在1.8μm到2.1μm波段的宽光谱激光增益范围内具有功率扩展性良好和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对于2μm掺铥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然而,在全光纤化的2μm激光器的谐振腔中,对基于光纤的多模干涉效应制成的类饱和吸收体进行锁模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