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国现代乡村文化重塑

来源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tce8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战役决战期,到2020年我们将实现历史性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乡村振兴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对于乡村来说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时期,乡村大发展离不开统一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文化价值观。为了统一发展思想,加快乡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本文提出了重塑乡村文化的观点,首先文章描述了中国近代乡村文化建设运动,主要是对梁漱溟、陶行知及晏阳初乡村运动三杰的乡村文化思想做了简述;其次,对传统文化思想进行了辩证剖析,挖掘出了对当今发展有借鉴意义的合理内核并指出了传统文化的价值缺失;再次,分析了我国乡村文化的现状;最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乡村文化现状和当前乡村发展实际,对乡村文化重塑路径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探索等方面对乡村文化重塑路径进行了探索。总之,在新时期,如何统一乡村文化价值观,重塑现代乡村文化,高效推进乡村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新时代,要推进乡村建设,就必须要有统一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思维。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而逐步实现乡村现代化。第一部分,导论部分阐明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并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做出了文献综述。然后归纳总结了乡村、现代化乡村、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乡村文化的科学内涵,以此对现代化乡村文化进行了目标定位。第二部分,对中国近代乡村文化价值思想进行简单概述,主要介绍了近代乡村建设运动的三位著名代表人物,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其文化价值思想。第三部分,分析我国传统乡村文化的合理内核、价值缺失及我国乡村文化现状,主要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文化价值思想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世俗文化价值观。第四部分,对现代化视野下的乡村文化重塑策略进行探索,主要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乡村的稳定和发展。
其他文献
地方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强调人对于所处地方的主观感受。居民地方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日常生活中与当地环境的种种联系是居民地方感形成的主要路径。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银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其在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
退牧还草工程是国家出台的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其主要的作用是解决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受到牧区本身和自然经济的影响,该项工程实施之后对
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市社区成为城镇基层建设的重要区域,各种社区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然而本应与社区建设同步配套的社区基层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工作人员、社区
自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对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而计算
ImageJ是一个代码开放的java图像处理程序,充分利用了java语言的特性,为数字图像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介绍了ImageJ强大的插件功能和自身的macro语言,并展示了在Imaga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创造了国家统一的"香港基本法模式"。该模式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时过分偏重立法与行政控制,而轻视司法控制,以至于在制度设计上完全放弃了中央司法
党的十八大把自由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首要范畴,说明自由这一价值已被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目标追求而成为人们的共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价值是自由,然
公民意识是在民主法治背景下产生的,它的构建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前提,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现实
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储量计算和经济技术评价都离不开对油气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和评价:伴随着一个新油气田的发现,必须首先研究和确定储层物性下限。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