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2月教育部宣布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10省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后,戏曲曲艺进校园活动随即在全国逐步推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颁布以后,全国多个学校开始结合戏曲曲艺进校园方针,在中小学探索传承与保护本土传统文化遗产的方案。洛阳市有着丰富的地方戏曲与曲艺,其中河洛大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传承价值。笔者以洛阳市中小学为调研范围,进行为期进一年的调研,发现洛阳市区开设河洛大鼓社团的学校共有11所,除了4所高校、1所特教中心外,其它学校均为中小学,分别是洛阳外国语学校、青岛路小学、邙山一中、洛阳十八中、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和老城敬事街小学。这几所中小学的河洛大鼓社团的运行从组建到日常训练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自河洛大鼓社团开展以来,为学生普及了相关的知识,学生在经过社团学习后,开始对传统曲艺产生兴趣,并乐于在同学和家人面前展示所学的河洛大鼓。同时笔者总结了一些问题:如河洛大鼓艺人都是高龄老人,中小学一线教师真正介入到课堂中的并不多,教学任务重,师资配备比较薄弱;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口传心教,缺乏教学创新形式;由于学生普遍不识谱,在教唱鼓词时有些吃力等问题。此外,笔者结合社团现状和自身专业情况,调研期间进行创新实践,如课前准备活动;创新伴奏形式;创新演出形式,创造演出锻炼机会等。结合各校开展河洛大鼓社团的经验,笔者提出一些发展对策:河洛大鼓师资的培训;社团招新分层次;多方面配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合理设计社团课程内容;注重舞台实践与表演形式,多角度的为中小学开展河洛大鼓社团提供更有效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