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中医辨证应用温肾活血汤配合钽棒植入治疗早期非创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根据影像学表现及Harris评分的评价,探讨温肾活血汤配合钽棒植入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2013年01月~2014年01月收治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36例,均符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标准、中医阳虚血瘀型的辨证标准及ARCO分期中的Ⅰ或Ⅱ期。根据患者就诊的顺序,采取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18例(21髋),对照组18例(20髋)。试验组18例(21髋),男14例,女4例;年龄37~53(44.2±4.8)岁,病程6~15.6(10.0±2.6)月;激素性7例,酒精性6例,原因不明5例;左侧发病7例,右侧发病8例,双侧均发病3例;ARCO分期,ⅠC期3髋,ⅡA期3髋,ⅡB期8髋,ⅡC期7髋;治疗前Harris评分为59.0±3.4分。对照组18例(20髋),男15例,女3例;年龄29~52(43.1±5.8)岁,病程6~16.8(9.9±2.7)月;激素性6例,酒精性7例,原因不明5例;左侧发病9例,右侧发病7例,双侧均发病2例;ARCO分期,ⅠC期4髋,ⅡA期5髋,ⅡB期6髋,ⅡC期5髋;治疗前Ha rris评分为59.1±3.8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因、部位、分期及治疗前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钽棒植入术治疗,试验组在钽棒植入术的基础上给予温肾活血汤应用,两组均给予常规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通过影像学表现及Harris评分评价两组术后2周、术后6周、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疗效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术后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24.5~29.0月,平均26.4±4.3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术后明显剧烈疼痛、坦棒周围骨折及感染等不良并发症。1.影像学评价结果术后2年随访时,试验组中20髋无明显进展,呈稳定状态;1髋股骨头轻微塌陷,囊变范围增大,由ⅡC进展到ⅢA。对照组中13髋无明显进展,呈稳定状态;2髋股骨头内骨疏松稍加重,有囊变发生,由ⅡA进展到ⅡB;3髋股骨头内骨密度疏松加重,囊变范围有所增大,由ⅡB进展到ⅡC;1髋出现股骨头轻微塌陷,囊变范围增大,由ⅡC进展到ⅢA;1髋股骨头严重塌陷,继发骨关节炎改变,由ⅡC进展到Ⅳ期,最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两组影像学表现的稳定性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Harris评分评价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观察点进行Harris评分分别为59.0±3.4、71.3±4.8、80.0±3.1、88.7±4.1、88.6±3.6、88.6±3.8、88.7±4.2和58.6±3.8、64.3±3.4、70.4±4.5、79.9±6.4、78.8±9.4、78.7±10.7、77.1±18.9。两组的术后2年与治疗前的Harris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两组的Harris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年与术后3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Harris评分评定,术后2年随访时,试验组中优8例(38.1%),良12例(57.1%),可1例(4.8%),差0例(0%);对照组优2例(10.0%),良12例(60.0%),可5例(25.0%),差1例(5.0%)。两组优良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钽棒植入术和温肾活血汤配合钽棒植入术均可稳定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而后者对影像学表现更稳定,甚至有良性逆转的作用。2.钽棒植入术和温肾活血汤配合钽棒植入术均可缓解髋关节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防止畸形发生,增加关节活动度;而后者在Harris评分表现上更具有优势。3.温肾活血汤配合钽棒植入,在清除坏死骨质、降低骨内压、提供稳定力学支撑的前提下,可有效减轻股骨头内的骨髓水肿,防止囊变的增大,促进坏死区血供的重建及软骨下骨修复和塑形,延缓股骨头坏死的进展。不失为一种有效防治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