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文化考古史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dd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是文物大省,地上、地下遗存丰富。1926年李济在山西夏县发现西阴村史前遗址,拉开了中国人独立进行田野考古发掘的序幕。自此,山西受到考古学界的关注。1952年崔斗辰在侯马市白店村发现东周陶片,随后,考古工作者在晋南的侯马、曲沃、翼城一带经调查发现大量周代遗存,晋文化考古随之兴起。迄今为止,山西的晋文化考古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重大发现迭出,各方各面的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学术界鲜有从考古学史的视角,对山西晋文化考古历程进行的梳理与研究。本文主要以山西晋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为对象,在尽量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学术界相关成果的梳理与分析,试图对半个世纪以来山西的晋文化考古史做初步的总结和探讨,阐述山西晋文化考古发展的过程对推进人们深入认识晋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宣扬晋文化考古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以期体悟前辈考古之艰辛,铭记其功绩,激励后学。首先,绪论部分对晋文化及相关概念做了说明,对目前山西晋文化考古的研究状况做了回顾与分析,同时对山西晋文化考古史进行分期,还就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加以说明。其次,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山西晋文化考古的萌芽期(1952年之前),指出该时期晋文化这一概念尚未被人们真正认识,这时晋文化遗存的发现是偶然的、对其探索也是无意识的,同时说明对史前遗存的探索对晋文化考古有潜在的引导作用。第二章主要论述山西晋文化考古的初创期(1952-1965年),这一时期发现了以侯马新田为主的大量的晋文化遗存,开启了人们对晋文化的积极主动的探索与研究。第三章主要论述山西晋文化考古的发展期(70年代末-2000年),新田遗址又发现古城、墓葬、祭祀等遗存,曲村-天马遗址十余年的考古工作等。伴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人们对晋侯墓地、晋国始封地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第四章主要论述山西晋文化考古的繁荣期(2000年至今),这一时期发现或做了晋文化或与晋文化有紧密关系的遗存的工作,人们对晋国或附属于晋国的其他封国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最后,余论部分进行总结并对山西晋文化未来发展应该注意的方面提出自己的浅见。
其他文献
2月18日,筹备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出台。《规划纲要》全文共11个章节,2.7万字。《规划纲要》明确了空间布局,将科技创新列为重中
<正>新课标要求学生主要的写作方向是记叙文、议论文,而这些文体往往需要大量的素材。如记叙文中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某种素材进行拓展,议论文中需要引用某些素材来证明论点。
框排架结构在轻工厂房中经常用到,但框排架上柱的计算长度如何取值没有解决。本文以弹性理论为基础,应用初参数法导出了框排架上柱为等截面柱或变截面柱时的挠曲线方程及特征
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最大解释力应该来自与此发展规划纲要内容有关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他们最能体会自己之前的改革创新呼声在这一文本中获得了多大程度的回应,除了
本文研究轴对称条件下圆柱壳以及带边梁开口圆柱壳的热应力计算,提出壳体的微分方程及内力计算公式,并对苏联В.З.符拉索夫教授的公式及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其中存在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黑龙江省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逐步改善,出口市场逐渐扩大,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从低碳经济
小说《傻瓜吉姆佩尔》讲述了一个关于道德回归以及仁慈和邪恶斗争的故事,作者幸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清心寡欲的智慧型愚者。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和潜意识人格结构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能力和词汇记忆效果是许多英语教育研究者一直的关注焦点。本文旨在阐述如何运用词汇学
"精准扶贫"理论的提出,使扶贫工作从以前的粗放管理阶段步入精细化管理阶段,以便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区中的陕南为例,在精准识别贫困人
以叶姆斯列夫的《语言学理论导论》和《语言理论叙论》为参照,解析叶姆斯列夫的元语言符号理论体系,分析继叶氏学派之后的不同语言学流派或语言学家对叶姆斯列夫的元语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