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教师研究在过去的四十年里经历了研究范式的转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过程——结果”研究为主,探索教师行为或素质与学生成绩的相关性,并试图找到有效的教学行为,为其他教师和教师教育者提供参考。八十年代,研究重点转向了影响教师行为的内部因素,如教师信念。一般认为,教师内部的心理过程是其教学行为的决定因素。到九十年代,对教师认知的研究出现,并在九十年代后半期兴盛起来。Borg(2003)将教师认知定义为教学中的认知维度,即包括教师知识、教师信念和教师思想等。教师认知研究的四个重要问题包括:教师认知的构成,教师认知的发展,教师认知与教师学习的关系,以及教师认知与实际课堂教学的关系。但是,该领域大多数研究探讨教师的一般认知,只有少数探讨了教师对语言教学特定领域的认知,如二语或外语环境下的语法和读、写教学。但其他重要领域,如教师对听力教学、口语教学等的认知鲜有涉及。另一问题是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关注不够。对教师认知和行为的研究如果脱离了实际社会文化环境,会产生对教师或教学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Borg, 2003)。虽然有些研究探索了课堂教学环境及其对教师行为的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探索教师认知如何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下,通过中介工具的调节,得以形成和发展。本研究旨在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角度探究大学英语教师对口语教学的认知。教师认知被看作人类高级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形成和发展受到文化、历史、心理建构的中介工具的调节。本研究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34名教师参与了外语教师口语教学认知问卷调查,对其中两名教师进行个案研究,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进一步了解教师对口语教学的认知及其形成、发展,以及与实际课堂教学的关系。对问卷中的定量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访谈、课堂观察中得到的定性数据用归纳法分析,进行分类,找出主题。问卷、访谈、课堂观察三方面的数据相互印证、补充,形成三角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师对口语教学有一套复杂的认知系统,既有积极、合理的成分,也有、消极相对滞后的成分。教师认知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发展,受到诸如个人学习经历、教学经历、环境和教师教育(确切地说,教师教育的不足)等中介工具的调节。教师认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但两者也存在不一致之处,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有受到其他中介工具的影响,如时间因素、口语教学的不确定性、口语教学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等。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论文主要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比较全面的回顾了对外语教师认知、教师认知的形成以及教师认知与教学行为关系的研究。在总结其主要成就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问题。第三章为研究方法介绍。详细描述了进行本研究的社会文化背景、被试(尤其是个案研究的两名教师)、研究工具、研究步骤、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情况。第四章为研究结果展示和讨论。根据三个研究问题,依次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描述和说明,并将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最后对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第五章结论部分。首先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然后探讨了本研究对教师发展及教师教育的启示,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