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占有死者随身财物行为的定性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出现较多非法占有死者随身财物的案件。其中对这类案件定性问题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关于非法占有死者随身财物行为定性问题,主要涉及三种情形:一是出于劫取财物的意图杀害被害人之后取得死者生前财物的情形;二是杀害被害人以后临时起意,而后拿走死者随身财物之情形;三是与导致受害人的死亡完全无关的第三人拿走死者随身财物之情形。对于第一种情形我国司法实践与理论界均主张应当认定为抢劫罪,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形,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上处理意见不一,有较多支持者和倡导者的学说主要有盗窃罪说、侵占罪说、区分定罪说、无罪说等学说。虽然有多数学者倡导将此认定为盗窃罪,但说理的理由不尽相同,大致有死者占有说、死者生前占有说、死者生前占有延续说、继承人占有说等认定理由。有些认为应当定性为侵占罪的支持者提出我国应当引进脱离占有物侵占罪的建议,但是立法修改繁琐且不易,所以又有学者主张对侵占罪法定的犯罪对像作扩大解释,即将死者随身财物解释为“遗忘物”,这些均为将行为人取得死者随身财物的行为评价为侵占罪,提供了判断依据。研究该定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先要充分理解非法占有死者随身财物行为中的占有。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刑法上的占有越来越受到民法中的占有之影响,民刑领域的占有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对非法占有死者随身财物行为定性的现存学说的逐一阐述与分析,吸收借鉴各种学说的合理之处,自行提出定性非法占有死者随身财物行为的标准,即依据行为人取得死者随身财物的场所的不同进行区分定罪,希望对实践中解决非法占有死者财物的相关疑难案件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从"利己"角度引导舆论、指导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宣传方法,有其易被受众内化的优越性,然而其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并导致道德滑坡。本文提出"利己"式宣传弊大于利,应避免"利己"式宣传。
摘 要:近些年,人们对自己体型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与每个人的身体意象有关。身体意象就是指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以及如何看待他人对自己身体的评价。本文主要介绍了身体意象的相关理论,简单评述了我国身体意象研究的不足,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身体意象;理论;研究  近些年来,减肥、整容等相关行业的火爆,表明了人们对自己外貌体型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人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如果减肥过度或者过度关
教师职业具有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学生成长的导向性和示范性、工作内容的超前性和创造性、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热爱教育事业
分析了控制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所编制的控制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认为应提高教学起点, 突出教学重点,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教学质
摘要:高职院校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不仅可以减少工作障碍,还可以减少医患纠纷,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并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探讨语文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构建专业、课程、学生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路径  语言表达能力是核心的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