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浩然以其山水田园诗的成就,使他早于王维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沿袭中国古代传统诗歌的古朴作风,继承了魏晋时期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歌的写作技巧,将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发展到更加纯熟的境地。孟浩然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在行旅漫游和日常生活中,使情与景交融,处处体现出以自然为最高境界的处世哲学。在诗人的笔下,山水田园已不再是简单的审美对象,而是与诗人平等共生的另一主体,是与诗人的命运休戚相关的生态造化。始终以一种渴望回归自然的生态取向,与山水田园进行心灵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着诗人的审美和精神的双重追求。孟浩然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也蕴藉着深厚的美学况味。“顺应自然”,“诗意地栖居”,在自然中寻求人生的安顿,这是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带给我们的生存智慧,同时也为我们这个时代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资源。本文从生态美学视角研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诗歌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及其美学内涵。首先,追溯孟诗中生态美学思想形成的久远的文化渊源,其中古代哲学思想承传和盛唐的审美意识的浸润以及盛唐文化风尚的影响是主要成因。其次,从诗集入手,分别从生态自然观、生态共生观及诗意地栖居在理想式的生态家园三个方面对其诗歌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进行美学解读。最后,在总结孟浩然诗歌创作时的审美方式和审美态度中为人与自然重返和谐统一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