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Moran指数散点图及我国集中供暖线为依据,将我国30个省域划分成南、北两个区域,通过分别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生活消费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大小进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根据Kaya恒等式的拆解与变化及对现有文献的参考,将人均二氧化碳的驱动因素分解成碳强度、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口密度这三大因素,考虑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加入居民消费水平的平方项,用于模型的拟合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拐点的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存在集中供暖机制,北方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空间的溢出上表现出不显著,而南方地区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碳强度和居民生活水平是影响南北方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主要因素。人口密度指标在北方地区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成正向相关,而在南方地区中,人口密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正、负向影响相互抵消,故表现出不显著。通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倒U型”曲线的极值点计算,得出北方地区到达拐点的时间为21-34年间,南方地区到达拐点的时间为20-36年间。所以优化居民生活消费结构有利于减少全国区域内的居民生活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而提高居民健康的消费水平在长期发展中有利于抑制我国居民生活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采取地区空间联动性的合作治理,尤其是针对南方地区,将对减少生活消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