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越来越高,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地区卫生费用也在不断高速增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门诊服务费用的增长,弱化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减轻参保人员疾病负担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国际上常用的做法是进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而且总额付费控制医疗费用效果最好。根据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特点,在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实施门诊总额预付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还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实施的门诊总额预付方案仅把门诊总额预付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再对村卫生室进行预付的很少。因此,本研究选择江苏省J县两镇卫生院及所辖村卫生室作为试点,对符合J县实际并且科学可行的镇、村两级门诊总额预付方案进行探讨,使门诊总额预付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得以延伸。 目的:构建符合J县试点医疗机构实际的门诊总额预付方案,明确门诊总额预付标准测算方法、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预付方法和配套措施,并科学评价门诊总额预付实施的效果,为下一步在J县辖区内全面推广门诊总额预付奠定基础。 方法:通过文献复习和情报分析,了解当前国内外门诊总额预付研究进展和实施现状,结合J县试点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出门诊总额预付测算方法、资金预付办法、奖惩办法等。然后通过现场调查和定性访谈,对比门诊总额预付制度实施前后试点医疗机构门诊人次、费用、服务质量、预付资金结余以及居民受益、医务人员积极性情况,并提出方案改进建议。 结果:本研究制定的门诊总额预付方案,经过一段时间实施后,取得了以下效果:1.门诊服务人次大幅上涨;2.门诊次均费用下降;3.门诊服务质量改善;4.门诊实际报销比例上升;5.居民人均门诊就诊频次上升;6.医务人员收入出现上涨,至少基本不变。 结论:门诊总额预付制度的实施规范了医疗机构行为,提高了居民受益水平,促进参合居民医疗需求的合理释放,使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五点建议:1.加强监督考核,减少诱导需求存在;2.调整补偿比例,合理分配门诊和住院基金比例;3.考虑变化因素,使门诊预付总额更加精确;4.设立慢性病门诊,做好慢性病门诊补偿工作;5.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门诊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