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危机频发,在此背景下从不同角度针对危机报道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以西方修辞学为视角的探索尚属鲜见。2017年9月5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废除“童年入境暂缓遣返”计划,引发了美国社会的轩然大波。本文借助改进过的肯尼斯·伯克“认同”理论体系,分析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与中国四个代表性国家主流报纸中的认同策略,并揭示了各国对于撤销“暂缓遣返”计划所隐含的态度或倾向。
伯克的认同理论广受重视,但已有研究往往分别基于其内容认同(同情认同、对立认同、模糊认同)或形式认同(规约形式、重复形式、递进形式、辞格共鸣),二者的紧密结合尚待探讨。本文因而考察形式认同中的辞格共鸣及其所实现的内容认同维度,聚焦于最具代表性的层递格、对照格和隐喻格。通过认知的预期、格式塔心理学等阐明了层递格的同情认同功能;通过对称与平衡、身体韵律及常规范型论述了对照格的对立认同功能;通过体验哲学中认知的无意识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论证了隐喻格突出的模糊认同功能。以此为理论框架,文章选取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卫报》、澳大利亚《悉尼晨锋报》与中国《解放日报》中有关特朗普意欲撤销“童年入境暂缓遣返”的四篇代表性报道进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四篇报道对于该危机事件所持的态度与倾向虽有差异,但皆主要通过层递格的使用引起读者对于事物发展的共鸣,从而使读者与言者达成一致,实现与言者的同情认同;而通过对照格中相互对立的两方面,引领读者与言者站在同一面,即与言者达成对立认同;同时通过大量隐喻引导受众将一系列喻体的特征无意识地转移到本体上,从而使读者在下意识中受报道观点的影响,以实现与修辞者的模糊认同。
基于撤销“童年入境暂缓遣返”危机报道的分析,本文论证了修辞格——层递、对照和隐喻——在语篇中所具有的突出认同功能,以及在传递态度与观点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此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伯克的“认同”理论,并可为辞格的论辩性功能探索提供参考。
伯克的认同理论广受重视,但已有研究往往分别基于其内容认同(同情认同、对立认同、模糊认同)或形式认同(规约形式、重复形式、递进形式、辞格共鸣),二者的紧密结合尚待探讨。本文因而考察形式认同中的辞格共鸣及其所实现的内容认同维度,聚焦于最具代表性的层递格、对照格和隐喻格。通过认知的预期、格式塔心理学等阐明了层递格的同情认同功能;通过对称与平衡、身体韵律及常规范型论述了对照格的对立认同功能;通过体验哲学中认知的无意识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论证了隐喻格突出的模糊认同功能。以此为理论框架,文章选取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卫报》、澳大利亚《悉尼晨锋报》与中国《解放日报》中有关特朗普意欲撤销“童年入境暂缓遣返”的四篇代表性报道进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四篇报道对于该危机事件所持的态度与倾向虽有差异,但皆主要通过层递格的使用引起读者对于事物发展的共鸣,从而使读者与言者达成一致,实现与言者的同情认同;而通过对照格中相互对立的两方面,引领读者与言者站在同一面,即与言者达成对立认同;同时通过大量隐喻引导受众将一系列喻体的特征无意识地转移到本体上,从而使读者在下意识中受报道观点的影响,以实现与修辞者的模糊认同。
基于撤销“童年入境暂缓遣返”危机报道的分析,本文论证了修辞格——层递、对照和隐喻——在语篇中所具有的突出认同功能,以及在传递态度与观点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此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伯克的“认同”理论,并可为辞格的论辩性功能探索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