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メタ言語(汉语中有“原语言”的译法,但由于含义也比较模糊,因此这里仍使用日语的说法)”很早以前在语言学界就被作为语言的六大功能之一。只是到目前为止,在现有的语言学文献中还找不到其准确定义。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多用性,它可以被不同的研究领域借用过来加以使用。比如语言学中的音声学,语义学;从日本语教育这个角度上来说,因其显著的语言功能,也被广泛使用。可是,无论“メタ言語”使用有多广,总是脱离不开“关于语言的语言”这一被人们公认的“メタ言語”的特性。笔者正是因为意识到了“メタ言語”它在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语言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使用性,因此选择了这个先行研究较少,尤其是从谈话分析角度的研究更少的这一课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在“对谈采访”这一特定语境中,“メタ言語”存在的形式、出现的频率、使用的意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例句收集、比较、归纳和整理的工作。从文章开始介绍先行研究,到把“メタ言語”引用到对谈采访这一特殊语境,再到笔者通过自身的调查与分析得出“メタ言語”在对谈采访中反映出的新的独具特色的功能,文章是有步骤地,一环扣一环最终延伸到结论的。本文对中日50篇的对谈采访做了综合性的整理,并通过学术分析设计出了一份有助于把握主旨的统计表。得出的结论是:第一,“メタ言語”在谈话资料当中、无标的用法多过有标的用法。有标的“メタ言語”也就是可以从句子的形态上去把握的“メタ言語”,它对谈话的结束性作出一定的贡献。无标的“メタ言語”即在语境中体现出的“メタ言語”,特别对谈话的一贯性起到了突出的作用。第二,在对谈采访中的“メタ言語”体现出以下特征:1)采访者擅于运用“重复”、“听闻”、“确认”等“メタ言語”的方式,起到使谈话不唐突的,顺利进行下去的目的。具体来说,又有以下几方面:A.首先是“重复”。采访者通过重复对方谈话中的某一语句,促使对方着眼于采访者所关心的焦点问题继续深入、详细地说明或陈述。通过“重复”,使得原本属于被采访者一个人的单调的陈述,即而转变成谈话双方针对某问题的探讨。同时又能显示出采访者在听对方讲话的时候是100%聚精会神的。这样,原本属于一个人的信息,也就很自然地被采访者以至于读者所共有了。这时的反复起到的就是一种聚焦话题的“メタ言語”的功能。B.其次是“引用”。“引用”是采访者通过转述别人的话,委婉地向被采访者提出问题。因为当有时采访者突然想要对被采访者的隐私之类敏感的话题提问时,采用直接的疑问方式往往是不适合当时的谈话气氛的。在既不引起对方的反感,又能达到采访者提问的目的的情况下,使用“引用”这一手段,更能起到委婉地转移话题的“メタ言語”的功能。C.最后是“确认”。所谓“确认”,是指采访者在倾听了对方一段讲述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对其加以总结和概括,并用“确认”的方式,引导被采访者延续自己的思路进行相关的思考和回答。这样一来,被采访者讲述的一段引起了采访者注意的话,就通过采访者的“确认”,变成了一个比较稳定和持续的话题,在两人当中进行下去。这时的“确认”,很巧妙地起到了固定话题的“メタ言語”的功能。2)被采访者擅于运用“修正”、“换言”、“补充”等“メタ言語”的功能,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完善。进而使得双方的谈话在不存在误会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下去。另外,在整理了50篇的对谈采访后设计出的表格中不难看出,“重复”,“引用”和“确认”这三种“メタ言語”的功能在整个的对谈采访资料中所占比例较大。这与笔者在对对谈采访这一特殊语境下的“メタ言語”的功能的假说,恰恰是一致的。采访者与被采访在对谈中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分工。采访者一般是处在提出问题,调整气氛,引导被采访者的思路,这样一种角色上。因此就需要大量地使用恰如其分的“メタ言語”的手段,来控制整个谈话。另一方面,被采访者通常是处在一种被人引导,尽可能地完善自身回答的角色上。因此他们使用“补充”,“换言”之类的“メタ言語”也就比较多。此外,通过考察“メタ言語”的功能,也可以明显地看出“メタ言語”对于话语的衔接性和一贯性所做出的贡献。综上所述,在对谈采访的资料中,客观地反映出了“メタ言語”确有其特殊的功能,同时又说明了作为专业的语言学人员,确有对其研究的必要。“对话”是语言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涉及的面广,更新的速度快。而对话中的“メタ言語”不过是言语大海中一朵初见端倪的浪花。由于目前可查的关于“メタ言語”的文献资料还比较少,加之专对艺人的对话素材有限,研究中不免存在着不周和不深之处。正因如此,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笔者计划从日中对比的角度对“メタ言語”这一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设想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解读这种语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