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连年扩招,学科建设不断发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因此高校需要拓展和改善教学活动场地和空间。面对这样的情况,各地高校纷纷建设新教学楼和开辟新校区,无疑加重了高校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旧工业遗存改造已成为一股热潮,现今我国旧工业遗存改造的主流方向为具有商业性质的产业园或展览类建筑,其中不免出现一些改造过度以及因过分追求商业利益导致的过快和过剩的现象。因此旧工业遗存改造仍需在更加多元化的、非商业性质的方向进行探索,而高校的建设也可寻求更加适宜且经济的道路,两者存在一定交叉互补性。本文主要针对面向高校的旧工业遗存改造这一方向进行研究。我国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早期因其教学与生产的需要,校园内仍存留一些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遗存,可做为学校拓展教学空间的首选。除了利用校园内的旧工业遗存,还可将城市内的旧工业厂区整体改造为高校新校区。利用旧工业遗存的改造解决高校教学空间拓展的需求具有时效性、经济性、低碳性和人文性等多方面的优势。论文以适应性再生理论作为旧工业遗存改造为高校建筑的基础理论,强调“适应性再生”对建筑的意义,不仅要通过改造适应当下社会和高校的需求,更要赋予其可灵活调节自身构成要素以适应未来需求变化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多个国内外旧工业遗存改造为高校建筑的代表性案例,包括旧厂房单体改造为高校建筑单体和旧工业厂区整体改造为高校新校区。按照从个体到整体、微观到宏观的思路,发掘改造中的共性,归纳总结出适应性再生的四点设计原则,即原真性原则、延伸性原则、灵活与可变性原则和生态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旧工业建筑的结构体系、表皮、内部空间、外部环境和生态策略等方面提出改造为高校建筑的适应性再生设计策略,可为今后这一方向的旧工业遗存改造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