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深圳市唯一在密集型城市建筑群中修建的滨海休闲带——深圳湾公园为研究对象。以植物群落学理论为理论基础,调查植物群落特征,从植物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径级分布、季相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植物的观赏特性方面,分析了深圳湾公园A、B、C三个区中观花、观果、观叶植物的组成与特征,为其植物群落的物种选择和景观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研究能够为植物区系相似的地区或类型的城市公园在植物造景中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对深圳湾公园总体植物现状进行分析。深圳湾公园A、B、C三个区园林植物共有183种植物,68科,147属。其中乔木有32科、80属、112种;灌木有16科、36属、39种;草本有20科、31属、32种。在112种乔木类植物中落叶植物15种,常绿97种;39种灌木类植物中,落叶植物4种,常绿植物35种。就园内植物的科属组成,深圳湾公园应用较多的科属有棕榈科、夹竹桃科、桃金娘科、禾本科、大戟科、苏木科、茜草科、紫葳科、无患子科和马鞭草科等。园内乡土树种有72种,占全园植物种数的39.3%,其中乔木植物乡土树种有49种,占乔木树种总数的43.8%,比例较高,而灌木植物乡土树种只占30.8%,外来树种占到69.2%、草本乡土树种只占34.4%,外来树种占到65.6%。深圳湾公园充分利用了乡土树种的地缘优势,以此构建了公园亚热带海滨公园的特色,然而乡土的灌木植物的应用不足,应当加强引进观赏价值高的优良乡土灌木植物。(2)对深圳湾公园各区植物配置现状进行分析。A区乔木树种有49种17科36属。B区乔木树种有15种11科13属。B区是完全人工植物群落,就该区域大树的科属来看,主要来自棕榈科、桑科、梧桐科、夹竹桃科等。C区乔木有58种,分属于23科50属。由于深圳湾公园建造时间不久,植物大多还处于缓冲期,生长发育得很有限,加上公园的管理层的经验不足,致使部分树种的养护工作不到位,植物群落景观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3)对深圳湾公园的植物群落配置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的植物有141种56科110属,其中,乔木层植物有82种、灌木层植物有43种和草本层植物有16种。在所选样地植物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树种有澳洲鸭脚木、海南椰子、小叶紫薇、鸢尾、细叶结缕草、高山榕、黄花鸡蛋花、红花夹竹桃、蒲葵、桂花、凤凰木、假连翘、鹅掌柴、马樱丹、蜘蛛兰等。就样地群落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综合比较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乔木层:C>A>B,在灌草本层:A>C>B。因为A区棕榈科植物占绝对优势,一定程度制约了群落的多样性,A区物种丰富度和灌草本层多样性均高于C区同时说明A区的花灌木应用种植的较多,A区应增加乔木树种,使乔木层树种多样化,反之,C区在灌木层和草本层应加强。(4)从建筑空间、园路空间、山坡空间、广场空间四个空间角度,对深圳湾公园三个区植物景观配置模式进行分析。全园总体植物配置模式主要三种:乔+灌+草、乔+草、灌+草。其中A和C区主要是乔+灌+草的配置模式,B区则主要是乔+草、灌+草。可见,A和C区植物配置空间较B区相对丰富,层次感更高。不过,不同的群落层次能够使全园的植物总体显得不那么单调,有利于缓解游客的视觉疲劳。(5)植物景观最重要讲究季相,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通过合理配置,达到四季有景。深圳湾公园观花植物大致可分为红、黄、白三色系,观花期集中在2~9月;观叶类植物可以全年观赏,以灌木和草本为主,乔木配置较少。公园内颜色绚丽、外形奇异的热带水果丰富了园内萧瑟的秋季。不论是观花、观叶、观果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6)深圳湾公园植物种类总体上比较丰富,各区的植物配置形式多样,景观的层次感丰富,乡土和外来树种均有引用某些观赏性优良的树种,植物配置对季相也有所兼顾,使得四季均有观赏点。然而,某些优势的乡土树种配置的过于频繁,使得各个主题小公园自身的特色没有表达出来;滨海公园的植物配置太过单一(几乎全为棕榈植物群落),部分植物的生态效益和观赏性没能很好的结合起来,有点捉襟见肘。新型的观赏植物引进的较少,园内植物主要以造景配置为主,在与其他园林要素的搭配方面不足,公园科普文化的气息不够浓。另外,公园的养护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应当力争到位,应当在今后的植物引进和配置方面改善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