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早孕因子表达与促细胞生长模型的初步建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nshui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 EPF)是哺乳动物妊娠早期母体血清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免疫抑制因子。具有免疫抑制和生长调节两种功能,为目前最早确认妊娠的生化指标之一。小鼠受精后6h,猪、牛、山羊24 h,人受精48 h即可从母体内测出EPF,这些远早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而且EPF的活性可以在妊娠期存在很长时间,因此对EPF的活性检测可用于牛、马的早期妊娠诊断。EPF在孕妇的超早孕诊断中准确率达88.6%,因此,EPF在早孕诊断方面的应用,将对人类及畜牧业有重要的意义。为获得人早孕因子重组蛋白,提取人肝癌SMMC-7721细胞总RNA,对早孕因子基因进行RT-PCR扩增、TA克隆和测序,通过PCR技术扩增人早孕因子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28a,分别与GST基因和his基因相融合,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通过GST树脂和纯化表达蛋白。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EPF,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了GST-EPF融合蛋白,表达蛋白分子量为37.3 kDa,并能被抗GST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通过GST亲和层析纯化,制备得到EPF重组蛋白,pET28-EPF重组质粒成功构建,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了his-EPF融合蛋白,表达蛋白分子量为17kDa,并能被抗his单抗特异识别,通过镍柱纯化得蛋白。玫瑰花环抑制实验证明了蛋白活性。为研究EPF的生长因子作用,建立EPF对细胞有明显促生长作用的细胞模型,将不同浓度梯度的EPF分别加入Marc145、NSO、PK15、BHK及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细胞计数判断EPF对细胞数目的影响,发现在Marc145和NSO细胞系中细胞数目有明显增多,初步筛选出Marc145和NSO两种细胞系作为促生长细胞模型。
其他文献
鱼腥草挥发油有抗菌、抗病毒、消炎、解热的作用,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常用于治疗肺部疾病,疗效确切。然而,鱼腥草挥发油不稳定,常见的鱼腥草煎服法不但会造成其主要药效成分挥发油的
本文以酯交换、环氧化及两步酯交换法对菜籽油进行了改性研究,讨论了反应物质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目标产物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应用研究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利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处理乳制品废水的技术可行性,研究了影响该工艺的主要生态因子。其次,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蔗糖废水厌氧酸化的工艺参数(p
碳碳复合材料(C/C)是以中间相为基体炭,碳纤维为增强相,然后经过炭化、致密化、石墨化等一系列的工艺程序制备而成的全炭质复合材料。由于中间相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